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结果分析

夏建军

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影像科156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术后病理学确诊的38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8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央型肿块27例,周围型肿块11例。CT诊断准确率为78.9%,CT结合经皮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活检准确率为94.7%。结论CT是诊断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经皮肺穿刺活检、纤支镜活检等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CT诊断;鉴别诊断

小细胞肺癌是肺恶性肿瘤之一,占肺癌的15%~25%,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CT等影像学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本院经术后病理学确诊的38例小细胞肺癌CT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了解CT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3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2岁。病变部位:中央型27例,周围型11例,周围型内有2例为炎症型表现,肿瘤最大径线2~9cm,3cm以下者4例,3~5cm者23例,6~9cm11例。病灶呈结节状、椭圆形26例,占68.4%,分叶状9例,占23.7%,斑片状3例,占7.9%,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学诊断证实。

1.2方法对临床拟诊为肺癌的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64排CT进行肺部扫描,扫描厚度为3mm,部分病例作增强扫描。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小细胞肺癌阳性结果比较本组38例确诊病例中,中央肿块型肺癌27例,周围肿块型肺癌11例(含2例炎症型)。38例病例经CT检查、经皮肺穿刺、纤支镜活检确诊的阳性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CT诊断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78.9%,CT结合术前活检(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和纤支镜活检)总阳性率为94.7%。

2.238例小细胞肺癌病理学亚型分析38例小细胞肺癌病理学亚型:燕麦细胞型16例、中间细胞型12例、复合燕麦细胞型10例。CT确诊的30例小细胞肺癌中,燕麦细胞型12例,中间细胞型10例,复合燕麦细胞型8例。

2.3中央肿块型肺癌CT成像特点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图像表现为中央型27例,右侧17例,左侧10例,纵隔、肺门肿块15例,难以区分原发灶和肺门、纵隔转移淋巴结,支气管壁增厚、毛糙者8例,杵状增粗者5例,2例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的表现。

2.4周围肿块型肺癌CT成像特点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有深浅分叶征7例,短毛刺征4例,不具有特征性,少数见阻塞性表现。

3讨论

3.1CT成像技术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小细胞肺癌近些年有上升趋势,CT已成为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肺部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尽管CT不能如组织病理活检进行分型诊断,但在鉴别良恶性方面有其独特的影像学意义。本文3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CT诊断为恶性30例,准确率为78.9%,CT结合经皮肺穿刺活检、纤支镜活检36例,准确率为94.7%,与赵兴[1]报道基本一致。2例阴性结果可能与CT成像特点以及活检取材有一定关系。小细胞肺癌系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其病理亚型有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易早期发生转移,预后较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典型病例,一般不难作出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肺内结节及团块状影在平扫无法获得足够信息时,可行CT增强检查,以获取更多具有诊断价值的信息。病灶呈均匀强化,动态强化曲线为快升缓慢下降型,峰值到达时间为1min内,强化范围在20~60Hu之间。病变部位增强后可清晰的显示供血血管,典型者呈血管集束征改变,一旦发现血管内瘤栓即可确诊。如果注入造影剂后5minCT值升高<20Hu,则一般为良性结节可能性大。CT增强技术是一种安全性、准确性高和无创的诊断方法,能提高诊断率。因此,CT增强技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诊断手段,对不确定病灶均可以进行增强。另外,临床高度怀疑肺癌,病灶不典型,增强强化不明确者,还可以进行穿刺活检、纤支镜、痰检等,力争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及早治疗,努力提高存活率。

3.2CT成像技术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3.2.1中央型小细胞肺癌CT成像技术诊断应注意的问题①小细胞肺癌的纺锤型、茄形已为大家所熟知,当肺门区有条索状、斑片状、结节状影时,病变区支气管壁不规则,腔内未见明显突出物,而病灶周围密度增高,远端未见阻塞性征象,肺门肿大,纵隔内淋巴结明显增大时,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一般痰检、纤支镜都为阴性,而纵隔内淋巴结肿大明显,甚至出现“冰冻纵隔”时,小细胞肺癌则可以成立,但要与纵隔肿瘤区别,特别是淋巴瘤,后者多为双上纵隔增宽,边缘呈“波浪”状或分叶状,一般无钙化,对放射治疗敏感[2]。②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大多位于肺门区,单侧多见,少数为双侧,一般肿块较大,有时原发灶、转移瘤、淋巴结融合成块,无法分清,肿块较均匀,轮廓较清,有分叶。③中央型肺癌早期时,癌组织浸润浅表,未引起支气管明显狭窄,胸部影像,包括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仿真内镜,甚至支气管镜检查均可能报告正常,若临床症状明显,应短期重复检查以避免漏诊。④胸部CT横断面影像检查对于两下叶支气管狭窄的观察有一定限度。由于下叶支气管与分出肺段支气管在解剖上的关系,使下叶支气管狭窄在胸部CT横断面影像上较难明确显露,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诊断有帮助[2]。⑤中央型肺癌与发生在肺叶支气管内的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良性肿瘤的鉴别:支气管内错构瘤、腺瘤常表现为突至管腔内的结节或肿块,螺旋CT三维重建可显示肿瘤与支气管关系,支气管壁多无明显改变。中央型肺癌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鉴别:支气管内膜结核在影像上表现为支气管腔狭窄、管壁多轻度增厚,不张的肺叶体积明显缩小并在其内见到支气管气像有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

3.2.2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成像技术诊断应注意的问题CT成像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没有绝对的特异性,所以要结合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检查,随访观察,谨慎对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率。①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没有特征性表现,很容易与炎症、良性肿瘤混淆,导致漏诊。本文11例中,7例呈肿瘤表现,轮廓较规则,边缘光滑;4例略深切迹,2例稍示分叶,密度较均质,形态上与良性肿瘤无异,未显示明显恶性征象,2例远端见阻塞性改变,因临床高度怀疑恶性肿瘤,均行穿刺确诊。所以临床高度指向时,应充分结合其他手段,以免误诊。②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往往表现出小灶大转移,其中4例病灶大小不超过3cm,而纵隔内淋巴结明显肿大,形同纵隔内肿瘤,后经术前穿刺,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所以有较明确的临床症状,未见特殊的肺癌表现,不能排除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充分利用64排螺旋CT机功能特点,单次屏气行全肺薄层扫描,加上功能强大及快捷的图像后处理以获取更有意义、更具有诊断价值的信息[3]。③当肺内的阻塞性变化轻微时,影像上仅表现为肺叶内少许索条或斑片状病灶,往往容易忽略对支气管肺癌的考虑而导致误诊。若临床伴有咳嗽、痰中带血,且患者为高龄、多年吸烟史,则应高度怀疑支气管癌变,此时对支气管的进一步检查非常重要。本文2例炎症型病例,无特征性CT表现,经多次穿刺、痰检,才最终获得确诊。④CT成像技术定位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取材部位要恰当、准确,即使活检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除外周围型肺癌。⑤应重视临床资料的收集,特别是肿瘤标志物动态观察以及随访等,对明确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CT成像技术在诊断小细胞肺癌时,应与肺结核球、肺炎性假瘤(如:陈旧性肉芽肿)、肺错构瘤等良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CT成像的特点、肿块的边缘征象以及CT增强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赵兴.小细胞肺癌45例胸部CT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15(2):106-107.

[2]李良平,李向民.肺癌的CT征像与病理关系的探讨.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0,9(3):17-18.

[3]陈岩,陈杰.50例早期肺癌的CT诊断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544-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