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注射液治疗血瘀证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红花注射液治疗血瘀证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进展

廖春玲1邓璐罗小蓉吴泓阳2通讯作者:董艳3

廖春玲1邓璐罗小蓉吴泓阳2通讯作者:董艳3

(1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2成都中医药大学;3四川省中医院)

【摘要】:本文对红花注射液治疗血瘀证的应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总结红花注射液在治疗血瘀证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文献显示红花注射液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机制治疗血瘀证。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血瘀证;综述

1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

关于血瘀证,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瘀血名称记载有“恶血”、“血凝泣”等。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首先提出了“瘀血”的病名,《金匮要略》中对血瘀有专门的论述。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及其血瘀证的治疗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血瘀证的病因,目前的研究主要归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虚损三大方面[1]这些不同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行逆乱、血行郁滞,最终发为血瘀。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气滞致瘀、气虚致瘀、痰浊致瘀、阳虚致瘀、血热致瘀、外伤致瘀[2]。

2红花注射液治疗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刘金栋[3]治疗脑梗塞患者84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此,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得出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康复锻炼,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杨阿莉等[4]通过全面检索与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等对照药物比较,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劳兆友[5]用5%葡萄糖液250ml加红花注射液20ml静脉输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100例,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能显著降低TC和TG(P<0.01),且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马延[6]等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液可提高心绞痛疗效(RR=1.31,95%CI:1.22~1.40,P<0.00001和心电图疗效(RR=1.40,95%CI:1.24~1.59P<0.00001);仅4篇文献记录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红花注射液治疗血瘀证的机制

3.1红花注射液是活血化瘀代表药

红花乃菊科越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花,夏季开花,花色由黄色转为鲜红时采摘[7],是我国为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辛温,归心肝二经,活血祛瘀,痛经止痛,主要应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心腹瘀痛、跌打损伤及疮疡肿痛,此外可活血祛瘀。研究表明[8]红花药理成分已经分离报导含黄酮类物质、脂肪酸、色素、酚酸、挥发油等,大约包含200多种化学成分。黄酮类主要包含三大类成分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以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红花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红花注射液由红花经水煮醇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9],主要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脉管炎等,临床疗效显著。

3.2红花注射液治疗血瘀证机制探讨

3.2.1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

研究报导[10]血瘀证是一组血液流变学行为异常的疾病。血瘀证的临床证候各不相同,表现繁多,但血液流变学异常总体表现为血液“浓、黏、凝、聚”:血液的浓度增高,血液黏稠,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血细胞聚集力增加。临床研究报导,红花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从而改善微循环[11];通过提升红细胞的变形性和电泳率改善微循环障碍[12]。

3.2.2抗凝抗血小板聚集

红花注射液几乎所有活性成分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效[9];实验研究证明红花有效活性成分具有明显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3]。临床研究表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常规抗凝联合红花注射液,抗血栓疗效叠加且不易出血[14]。

3.2.3抗氧化

红花注射液通过抑制自由基的变化,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防治继发性损伤[15]。研究表明红花注射液通过抗氧化作用,促进组织再生修复[16]。

3.2.4抗炎

研究显示红花注射液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活化达到抗炎作用[17]。用红花注射液干预肺血栓栓塞症的大鼠,观察到大鼠肺部炎性损伤呈明显减轻的趋势[18]。

3.2.5抗菌

研究表明红花能够抑制变形链球菌附着能力、菌斑形成量减少,细菌总蛋白亦下降菌斑中胞外葡聚糖含量降低[18],说明红花具有直接抗菌作用。

4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血瘀证是有效可行的,红花注射液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凝、抗炎、抗氧化抗菌作用,可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和炎症渗出吸收。目前,红花注射液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微血管异常等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杨晓燕,于戈群.中医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机理探要[J].新疆中医药,2009,27(3):3-4.),

[2]郭强中,李云英.血瘀证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08):45-50.)

[3]刘金栋.红花注射液联合康复在脑梗塞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06):175+179.

[4]杨阿莉,崔寒尽,唐涛,杨期东.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9):5337-5339.

[5]劳兆友.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10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06):318-319.

[6]张丹,马延,吴嘉瑞,张冰.基于Meta分析的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评价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7,26(04):243-248.

[7]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M].2006,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44-245.

[8]YangY,WuW,ZhengYL.Advancesinstudiesonsafflower(CarthamustinctoriusL.)[J].JSichuanAgricuUniv,2004,22(4):365-369.

[9]赵剑锋,刘静等.红花注射液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102.

[10]沈映君,徐秋萍,陈奇,等.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1]余静珠,孙锦贤,陈霞.红花注射液对52例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2):91-92.

[12]李俊杰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红细胞流变性特征在红花注射液干预后的表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0):3912-3915.

[13]张宏宇等.红花黄色素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2010,14(7):1038-1031.

[14]伍苏方等.红花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0,48(14):655.

[15]王淑君等.红花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298-299.

[16]王晓菲,金鸣,童静等.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油酸-脂多糖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10,45(7):940-944.

[17]吴伟,金鸣,童静等.羟基红花黄色素A诱导家兔白细胞活化的作用[J].药学学报,2011,46(2):153-157.

[18]凌均等.植物化学抑制变形链球菌附着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9,7(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