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善其“教”,先优其“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3

欲善其“教”,先优其“言”

王英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例谈

◆王英浙江省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323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欲善其“教”,必先优其“言”。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基于此背景,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艺术进行了探究,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注重“科学性”,指明学习方向;突显“情感味”,激发学习热情;增加“幽默感”,放松学习状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论语》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作“工”,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就是“器”,因此,欲善其“教”必先优其“言”。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期期扣人心弦,其在舞台上的台词,字字句句都能打动听众的心。富有思想性、感染性、趣味性的语言是她主持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她是玩转语言的高手。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这些都是以语言为凭借的。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像董卿一样懂得语言的艺术,那么,我们的课堂何愁不能吸引孩子呢?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注重“科学性”——指明学习方向

语言的科学性是语言艺术的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在“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科学性的课堂语言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1.准确规范,引领语文学习。教师教学语言的熟练运用程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些名师、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做到规范清晰,绝不似是而非、含混不清。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把握的准确。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这样的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它要求教师必须以标准的普通话为规范的教学语言,要求不仅能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简单易懂,还要求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方言区,语文教师一定要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方言土音在教学过程中对我们的影响与误导。

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

2.抑扬顿挫,调节学习节奏。语言的抑扬顿挫,就是指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的语言与声调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巧妙地设置。在强调重点知识的时候,要用坚定不移的语调,给学生以肯定的感觉;在讲到问题的关键时,就要作适当的停顿了,便于学生听明白,同时给予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停顿得当就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善于利用语言节奏和声调变化,在课堂上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持续性地处于积极和活跃的状态。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精要讲述,让学生通过听来接受教育,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一堂课的讲述,在语言的节奏上教师要进行周密安排,交替运用两种节奏,使课堂教学跌宕生姿,让学生既受到文本的教育又得到美的熏陶。

例如,我在教学《一件小事》时,前半段时间节奏较慢,课文快结束,在让学生体会文中“我”的感受时,语速高亢,有激情,最后再让学生诵读课文的结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前些年,我在网上看到杨舜山老师执教《安塞腰鼓》一课,他对教学语言的节奏做了精心的安排,真正做到了“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以其结束语言为例:“这节课大家的精彩表现,让我看到了你们的聪明、活泼、睿智。老师给你们一段节奏(板书:咚锵,咚、咚、咚、咚、锵),让我们用拍桌子表示‘咚’、击掌表示‘锵’的方式再次忘情、发狠、没命地敲起这生命的鼓点。同学们,敲起来吧!让安塞腰鼓的响声响彻在我们上空,让这份激动永远伴随着我们。”这样的结尾如鼓点,撞击着学生的心扉,鼓励学生健康向上、激情飞扬,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突显“情感味”——激发学习热情

在“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味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1.富有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老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老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例如上口语交际课的时候,学生金口难开,这时候教师要经常讲一些故事,引起他们说话的欲望。

例如《风娃娃》,这篇课文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优美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个童话表达的是在为他人的劳作中体会人生的快乐。我通过问题的巧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想象,培养扩散思维。在教学的最后,我抛出了这个问题:多美呀!我仿佛听到了风娃娃快乐的歌声。我想来采访一位风娃娃,你为什么感到快乐?这个富有情趣的问题其实是让孩子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是对课文思想的升华。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有说为人们做好事感到快乐的,有说做了坏事及时改正感到快乐的……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生成是我在预设时所没有想到的。课程标准里说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点上,这节课是做得很成功的。低年级就坚持让孩子这么感受、这么交流,培养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将来孩子的学习是有益的。

2.声情并茂,调动学习激情。声情并茂的语言是教师给学生最美的教育享受。声情并茂体现的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教师的语言经过锤炼、加工,提取“精华”,化难为易,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对每一堂课的追求。

例如,在上《口语交际——找春天》时,学生说到:小草偷偷地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是引用课文中的话。)于是,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春风轻轻一吹,小草弯下腰来,好像——(引说,且指名)好像在向我们鞠躬;好像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好像在说:“春天多美啊。”……在学生不断的想象说话中,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

又如,某位教师在执教《比尾巴》这篇课文时:“谁的尾巴最好看?”如果教师单单来解释“最”的意思,显得枯燥,学生可能还是难以理解。教师就利用了班级学生的资源:“请我们班最高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请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请我们班写字最漂亮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此时,教室里学生朗读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而且被请到的小朋友无疑被“最”的殊荣所感染,“披文入情,情动而辞发”,学生投入朗读之情可想而知。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表现出乐学、爱学、好学。鲁迅先生笔下寿镜吾先生的语调也是抑扬起伏、高低有致的。这种音调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去感染学生。有了好的音调,还要注意语速。语文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就是通过教师的言语点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讲话的语速快慢应适中,而且宜慢不宜快。著名历史学家尚钺这样记录着他听鲁迅先生上课时的感受:“他的语言,虽然还有点浙江绍兴的语尾,但由于他似乎怕有人误解而缓慢清晰的字音,和在用字方面达到人人能懂的词句,使全教室在整个时间中都能保持着一种严肃的静穆。”由此可见,语速宜慢的确是教师语言的一个特色。

三、增加“幽默感”——放松学习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这些名句准确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号: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幽默感。其实课堂上,教师批评孩子的语言也可以是甜的,给批评抹上甜蜜的色彩,能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放松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次,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做课堂作业,有一位同学却在座位上摆弄着透明胶——把透明胶从桌子的一角推到另一角,然后拐弯儿,绕着作业本转圈儿。那个透明胶,在他看来就像一辆吉普车。我走到他跟前,轻轻地说:“当心,别开到山沟里去!”他玩得正投入,吓了一跳,连忙本能地用另一只手去保护他心中的“爱车”。这时他发现站在他面前说话的是老师,双手连忙抓起透明胶往书包里送。“透明胶又没犯错误,更不是通缉犯,干嘛藏起来啊?再说还要用它呢!”我一边说,一边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尴尬地看了我一眼,迅速动笔做起作业来,直到下课也没有抬头。由此,我想,幽孩子一默,就能达到我们要的结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家钱梦龙先生非常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十分愿意上他的课,这其中奥妙之一就是他善于使用教学幽默艺术。钱梦龙老师的课堂上充满笑声,正是这笑声学生才能轻松自在地学习,也正是这笑声使得学生感受到钱老师的平易近人和无穷的智慧以及精神上的乐观向上。因此,我们可以说,诙谐幽默体现的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

总之,有一种艺术叫育人的艺术,有一种语言叫教师的语言,她是人类最美最美的语言。抑扬顿挫、诙谐幽默、声情并茂、逻辑严密、文辞优美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终极一生的追求。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和艺术。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愿课堂语言艺术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参考文献

[1]陈思丽小学语文课堂用语优化策略谈[J].广西教育,2015,(09)。

[2]王青和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J].小学教学参考,2016,(10)。

[3]倪丽珍小学语文课堂语言的生态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