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陶晓风

陶晓风

(绵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癌细胞诊断中的实际临床分析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83名,其中成功进行CT灌注的患者65名,65名患者中有38名患者同时患有肝硬化。分别对这38名患者进行肝癌小病灶与肝硬化实质的灌注差异比较。并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38名患者中肝癌小病灶部位与患者肝硬化实质的比较参数中,BF、BV和HAF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癌细胞早期检测过程中与肝硬化有明显区别,有利于提高肝癌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肝癌细胞诊断;t检验【中图分类号】R322.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88-01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即有研究指出肝脏肿瘤会造成动脉供血量增加,并进一步研究发现,肝脏的病变会对患者的肝脏的血流特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CT灌注成像技术即能在临床上检测出这些血流变化。本人使用CT灌注技术对肝癌患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诊断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83名,其中65名患者成功的接受了肝脏CT灌注扫描。这65名患者中,其中有38名患者确诊为同时患有肝硬化。选取这38名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数据处理方法使用GELightspeedUltra多层螺旋CT机对患者的肝脏进行动态扫描,扫描参数如下:使用电影模式,1r/s,5mm×4i,扫描范围设定为25mm,120kV,50mA,矩阵512×512。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I/ml),剂量设定为0.5ml/kg[2],流率设定为5ml/s,延迟时间为10s,每次数据采集的时间设定为50s,产生200帧图像。将得出的灌注扫描测定结果使用SunUltraAW4.1工作站进行处理,具体为:使用工作站中的Perfusion3软件包中肝脏肿瘤灌注模式进行后处理。通过软件计算出相应的参数指标值,包括BF(Bloodflow)、BV(bloodvolume)、MTT(meantransittime)、PS(permeabilitysurface)、HAF(hepaticarterialfraction)。在设定兴趣区时,尽量选择较大的面积,并同时兼顾到所有的层面。

1.2.2统计学方法将32名患者肝癌病灶部位与肝硬化实质部位的各相关主参数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作为检验的基本水准。

2结果

经过将每一位患者肝癌病灶部位与肝硬化实质部位各项灌注指数进行比较发现,BF、BV和HAF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肝脏灌注指数汇总分析

3讨论

CT灌注扫描技术是建立在CT同层动态扫描的基础之上,通过扫描结果的相互比对及后期的处理获得不同血流特点的灌注值来反映组织生理功能改变的一项临床检测技术[3]。

本人利用CT灌注扫描技术对肝癌病灶部位和肝硬化实质部位的各项灌注参数指标进行了比较发现,38名患者中肝癌小病灶部位与患者肝硬化实质的比较参数中,BF、BV和HAF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使用CT灌注扫描技术可以有效的区别肝癌和肝硬化,对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利于提高肝癌的临床诊断正确率,值得进行将进一步的临床推广研究。参考文献

[1]BreedisC,YoungG.TheBloodSupplyofNeoplasmsintheLiver[J].AmJPathol,1954,30(5):969-977.

[2]管生,赵卫东,周康荣,等.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阶段肝CT灌注实验动物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8):877-881.

[3]周作福,黄洪磊,徐彪,等.CT灌注扫描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3):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