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生活中的数字》中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在主题《生活中的数字》中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许浙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幼儿园教育集团,浙江绍兴311800)

摘要:分类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分析、比较、观察、判断,以及大胆交流与表达等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意识。而这次主题活动“生活中的数字”第二个情境脉络“统计分类”,就为我们教师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提供了合适的平台。因而我们将从以下几点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一是在晨谈中丰富幼儿分类的经验,二是在情境创设中萌生分类的兴趣。三是在分享交流、互动讨论中确定分类表格设计的标准。

关键词:幼儿;分类能力;数字

一、在晨谈中丰富幼儿分类的经验。

1.关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经验,形成相关类概念

在这个主题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就下发了数字的调研记录表,让幼儿和父母一起到幼儿园、家庭、超市、马路等不同的场所中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数字,并将自己找到的有关数字的物品以及数字所表达的意义记录在表格中。我们鼓励家长用照片记录下孩子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字”。我们还鼓励幼儿将找到的有关数字的物品及照片带到教室里供小伙伴们观察、分享。

活动开始之初,孩子们都兴奋地把数字调研记录表、记录的照片、有数字装饰的玩具皮球、有数字琴键的玩具电子琴、手表、日历、针筒、数字棋等东西带到了班级里,他们相互之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每个孩子心中都洋溢着发现的快乐和满足感。在晨间谈话中,我就请孩子分享自己记录表以及照片上的内容,有的孩子当时就只说了自己发现的有关数字的物品名称,比如,他们会说“我发现了闹钟、车牌号、遥控器、糖果包装袋上的条形码、书、日历上有数字”。进而我就会继续问这些孩子“是在哪儿发现这些物品的?”孩子们介绍完毕后,发现原来生活中的各种地方都会出现数字。由于我们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丰富孩子的经验,所以在孩子收集的物品和照片中很少有幼儿园里发现的数字,因此我借这个机会,就引导孩子再仔细观察幼儿园里的各个地方,找找幼儿园中存在的数字,并请孩子及时把发现的结果告诉老师或小伙伴。结果在第二天的晨谈中,孩子就将自己发现的结果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发现教室外的空调室外机上有电话号码,在杯架、插晨间牌的小兔上有孩子们的学号,在区角材料盒上发现了数字编号等等。通过这样的经验积累,幼儿了解到更多的与生活相关的数字物品的场所“类概念”。

2.引发幼儿仔细观察,暗示启发。

引发观察的引导策略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地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教育策略。引发观察的指导策略可以帮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实物,了解事物的不同特征,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

在第三天的晨谈中,我还让孩子们介绍了照片上这些数字物品的用途及数字所表达的意思。比如我问孩子“你们发现这些东西有什么本领?”“上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并与孩子积极交流,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帮助孩子了解:家里的闹钟是用来叫我们起床的,跟家里挂在墙上的挂钟和我们手上戴的手表一样,上面的数字都是告诉我们时间用的。“那么除了闹钟、挂钟、手表上的数字是用来用,我们发现的哪些东西上的数字也是用来用的?”经过这样的启发,孩子们还发现原来车牌号、站牌、红绿灯、微波炉和火箭发射倒计时牌等都是用来用的。进而我再继续引发孩子思考,“那还有什么数字是和我们的‘吃’、‘穿’、‘玩’有关呢?”孩子们立即明白了,纷纷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这样孩子就明确了数字物品的用途“类概念”。

二、幼儿在情境创设中萌生分类的兴趣。

《指南》中指出:我们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大班的数学分类活动也不例外,幼儿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适宜的情景能够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热点或是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分类活动中。

孩子有了这些经验基础后,我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引发幼儿思考:“你们在这么多东西上都发现了数字,可怎么也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收获呢?这些照片都住在一起吗?他们还是有不同的家呢?”有的孩子想了一会儿立即说:“可以把家里发现的放在一起。”另外的孩子也跟上说:“把幼儿园里发现放一起。”我说:“对呀,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数字,那我们能不能按照发现数字的地方给照片分类呢?我们先给这些照片设计一个表格家吧。”我拿出作业本中对圆柱体、球体进行分类的表格,介绍给孩子们看,让孩子想想如果按发现的地方分类,可以给这些照片分成几个家,每个家的标志你可以设计成怎么样的?说完,我就把前面晨谈的照片再次展示给孩子们看,请他们根据晨谈的经验想想可以怎么分,接着我就把彩色纸分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独立尝试开始设计。

三、幼儿在分享交流、互动讨论中确定分类表格设计的标准。

交流分享式指导策略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对认知冲突的思考,同时使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地进行交流、模仿与互动学习。

孩子们分类表格尝试设计完成后,我按组别张贴了孩子设计的成果,并请孩子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孩子在设计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有一名孩子明白了设计的意思,设计的表格完整而有条理,我就请她先介绍了自己设计的成果。这名孩子参照作业本中的分类格式准备将照片按照发现的场所分为家、幼儿园、超市、大街四类。并在每一类的最前面画上了代表这四类的类别标志。后来我还请其他孩子也介绍了自己设计的成果。我发现一部分孩子设计的表格不够完整,类别标志较少,他们并不清楚这些照片到底应该分成哪几类。而大部分孩子并没有明白表格的意思,仅仅是设计了类别标志。通过这样的经验分享,大家终于明白了表格的意思,并试着回忆和观察自己和小伙伴在哪里发现了数字,并且知道了要将自己设计的类别标志运用在表格当中。因此这次我分给每个小组一张大卡纸,让一组孩子商量讨论表格的设计及分类的标准。这次的表格设计明显优于前一次,我张贴了6组孩子合作设计的表格,并请每组孩子派代表来介绍自己组设计的表格,这次孩子们发现分类标志的设计要清晰准确,这样大家才会明白这里是哪些照片的家。他们还知道类别标志最好画在卡纸的左侧,这样看起来更加舒服。接着孩子们又对自己组的表格进行了修改,最后每组孩子都表示对自己组的设计比较满意。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自主收集观察中积累分类经验,自主设计表格中明白分类的意义,自主实践分类中验证分类的结果。整个分类的过程孩子都是主动的、积极的。所以在后面的区角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更加浓厚的操作兴趣。我们就这样让孩子在多次讨论分享、经验梳理提炼中得到了分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为幼儿的自主发展提供生长点——运用区角游戏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J].王琴.教育艺术.2016(12)

[2]基于核心经验与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分类能力发展[J].许晓晖.学前教育.2016(05)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反思[J].杨梦晗.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4]儿童“集合与分类”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及其支持性策略[J].龚泉.幼儿教育.2016(Z1)

[5]中班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初探[J].刘淑佳.考试周刊.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