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中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生化检验中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李金英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131)

【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中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6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生化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组采用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比较两组患者不合格血标本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3.1%)较对照组(25.0%)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实施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生化检验;标本质量控制;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44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393-02

生化检验主要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查,为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疗效观察等提供重要依据[1]。准确的检验结果不仅与仪器及检验人员的技术和水平有关,还与血标本质量密切相关。而目前临床中常出现标本不合格或处理不当影响检验结果或无法进行检验的情况。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更加关注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措施[2]。为减少不合格血标本发生情况,本研究对我院32例进行生化检验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其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6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6.7±2.3)岁。研究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7.2±2.1)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做好检验前准备,选取合适样品。对照组实施常规生化检验,于检验前采用口头方式进行嘱托,无人员进行监督。研究组采用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方法如下:(1)建立持续改进小组,科室护士长为组长,护士长向组员讲解持续改进的概念及方法,并对实施方法进行介绍。同时组长定期组织成员讨论标本不合格问题的根源,并将改进的措施及防范的方法提出,并对操作流程进行完善,1次/月。培训、考核全组成员,跟踪措施落实情况并进行整改,对效果进行评价。(2)血标本不合格产生原因分析。①溶血:血液进入管底速度太快,易出现溶血现象;长时间或过紧使用止血带,将造成溶血;将标本混匀时用力过大,破坏血细胞,进而导致标本溶血;消毒液未干进行采血引发溶血;对穿刺部位拍打搓揉时,引发溶血;②采血量不足或过多:血管过细或穿刺失败,导致采血量不足;过高或过低的真空采血管负压,造成采血量不足或过多;③凝血:未将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摇匀,导致凝血出现;多次穿刺同一部位,血液中混入组织液,造成凝血;④标本稀释:于输液同侧进行血标本采集;⑤标本失误:护士未认真进行查对,造成标本失误;⑥采血管选择不当:护士不熟悉与标本匹配的采血管,导致送检项目与检验项目不符;⑦未及时送检血液,对结果造成影响。(3)组织整改。①护理人员检验知识培训强化。护士对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及特殊检验项目不了解,护士检验知识掌握不够,对采集标本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强化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并由检验科对检验项目手册进行编制,标本采集流程、正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标本采集前患者要做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保存和运送标本的要求、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等为主要内容,可供护士随时阅读。②加强采集血标本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对新护士及实习生实施带教指导,带教老师对不同检验项目、采集标本的不同要求及正确规范采集血标本的方法进行认真讲解,必要时可针对性培训对个别学员。由持续改进小组对学员进行定期考核。③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操作。采集标本前,护理人员做好准备工作,了解采集标本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及采集对象;强化查对制度。标本采集前核查患者信息,并对检查项目及检验申请单是否一致进行核对,按照患者所检查项目选择相对应的真空采集管,信息确认无误后对血标本进行采集。采血结束后,对信息再次核对,于化验单上表明抽血时间,并签名;选取正确抽血方式,选择肘部静脉血管进行采血。禁止在输液同侧或药物静脉注射后进行血标本采集。消毒液干后进行穿刺采血,止血带使用时间≤1min,且不宜太紧,患者不宜反复实施攥拳,成功穿刺后将针柄固定,避免造成针头脱落。④培训运送护工。向运送护工讲解及时检验血标本的重要性,避免影响检验结果,为避免造成溶血,要求在运送过程中减少振荡。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合格血标本发生情况,血样少、标本错误、溶血、凝血是造成不合格血标本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百分比表示患者不合格血标本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合格血标本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管理,对生化检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3]。检验的每一个环节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医院需要对完整、标准的体系进行建立,有效控制检验质量,有助于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为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提供重要依据。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可对生化检验过程进行严密控制,降低不合格血标本情况发生率[4]。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表明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不合格血标本发生情况,提高检验准确率。分析其原因为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小组,定期对血标本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并对措施落实结果进行观察,及时进行整改[5-6];加强对各科室的交流与沟通,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熟练掌握采集和处理血标本的方法,并要求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标本前后严格核对生化检验患者的信息[7],准确无误后注明抽血时间,有效避免标本失误的发生;对新护士及实习生实施带教指导,由老师详细讲解正确规范采血方式,并对个别学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为患者进行血标本采集,有效提高血标本采集的准确性;为避免失误发生应加强查对制度,实施标准化、规范化操作[8];同时对运送护工进行培训,使其及时送检标本,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实施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疾病诊断、治疗及保健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峰,冯秀河,张金香等.四种中药注射液对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分析干扰筛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02):223-226.

[2]蒋超,曹日昇,陈俊娣等.生物样本库样本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初步探索[J].江苏医药,2016,42(02):198-200,封3.

[3]孙宇,姜美凤,张金树等.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06):1097-1100.

[4]王绍琴.某院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的部分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04):479-480.

[5]苏金初.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J].当代医学,2016,22(02):56-57.

[6]罗海峰,林岚,李建英等.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6):2204-2206.

[7]李睿玘,高雪娟,董人平.规范化收集临床试验标本质量控制程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892-894.

[8]樊凤艳,刘晓莉,祁术元等.一种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0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