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信仰危机,活出信仰来——中国人信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逃离信仰危机,活出信仰来——中国人信仰分析

张晶晶1王刚2

张晶晶1王刚2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1

摘要:信仰本是人行为的原动力,但是在中国现代社会,信仰却被无情地忽视着,人们的行为似乎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信仰的表现方式发生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异化,这种新的信仰方式发挥着她特有的作用。世俗化与个性私密化地信仰与真正的信仰南辕北辙,不容置疑的是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出现,而信仰重建则被强烈的呼唤。

关键字:信仰;信仰危机;信仰重建

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心情低落、困顿无助时经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到底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然而我认为,之所以会面临这样的自我诘问,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信仰模糊或者说没有信仰。列夫·托尔斯泰说:信仰是人生的力量。【1】而我想说,也许就是因为面临困境时我们缺少这样一种力量支持,所以才会没有勇往直前的动力。

当然,我不敢妄下结论:没有信仰,生活便无法正常进行。那么暂且让我们看看我们中国人形形色色的信仰吧!很多经商的人信财神,相信财神可以为他们带来滚滚财源;很多从事海上工作的人信奉妈祖,在他们眼里妈祖可以保佑他们水上的安全,顺利返航;很多家里有孩子上学的家长信奉文书菩萨,因为文书菩萨可以将他们的儿女送上好的学校;当然,还有人信仰金钱,他们是真正的金钱崇拜者;有人信仰权力,在他们眼里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等等。虽然信仰各色形态,但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它们都是比较随意、比较个体,是应个人需求而产生的。难怪有学者说中国人的信仰大多是个体化私密化的。

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庞大但多少还是有些难以捉摸的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入学或入职出,学校或单位动员学生或职工积极入党,递交入党申请书,而理由却是不那么明晰的。而结果是大多数人没有太深究原因,更没有过多考虑什么是共产主义,自己对共产主义的态度,就随大流地写了申请,然后按部就班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不久的将来又可能成为了预备党员,经过一年的考察,最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很难说这些党员对共产主义有多少深入的认识,更不用问他们是否真正把共产主义当做一种信仰。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来都没有真正承认过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深究原因,人们更多是带有某些功利心或者说是将自身的利益需要与共产主义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的。然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共产主义在国家政治权利中的核心地位是是一种权威压力,很多人面临信仰选择时如果不能聆听心底的声音,一切从心出发,很可能轻易选择一种信仰。可以说公共权力某种程度上在个人信仰选择上起到了狱卒代庖的作用,亦可以说,大多数人是被信仰吧!

从以上中国并存的多种个体化强烈的信仰中,我看到了很多学者认同的一种共同的东西:中国人的信仰具有世俗化倾向。【2】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信仰大多存在功利心理,是一种用工具理性思考的结果。但是,从本源上说信仰是应该用价值理性进行判断,然后结合自身实际,经过充分的理性思考才最终得以确立的。

然而,这就要深入探讨一下信仰的内涵了。何为信仰?从宗教社会学的理论着眼,信仰就是处理神和人、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基础。人们的信仰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它是有表达意义的。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态度、情绪、行为方式是人信仰的一种反映。因此,信仰还可以称为是一种观念和认识,它影响着一个人的综合精神状态,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指引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这里我们只讨论积极的信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幸地发现信仰正在走下坡路。一项针对广东、江苏、河南、陕西等省进行的有关问卷调查显示,明确表示“没有信仰”者占36.09%,“有信仰”者只占28.10%,如果加上“曾有信仰但目前没有信仰”者则高达58.33%,超过全体被调查者的一半。调查还了解到,当代人更加崇尚的是现实和享乐,信仰过于虚无缥缈,缺乏真实性,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益处。【3】可以说,当下的中国正发生着信仰危机。而信仰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信仰的重建亦是不容忽视的。

信仰的重建在中国又何谈容易。要想在重建中国的信仰,一种方法就是必须回到中国信仰的多样性上。针对不同的信仰要采取不同的重建方法,也就是要对症下药。如果全盘统一化处理,又要产生新的信仰危机了。但是这种方法实施起来起到的效果很可能是治标不治本。而另一种办法则是从本源上重新树立信仰。也就是说,我们要从信仰的含义出发,听从心底的召唤,找到自己认同的东西,而绝非盲目地跟随政策的指引,抑或物欲泛滥,抑或逃避信仰。显而易见,这种重建方式是很难操作的,但是一旦实行起来,它的作用是彻底的。

任何一种信仰重建的方式都有它的缺陷,但中国的信仰重建又不可因噎废食,毕竟信仰危机的现实摆在眼前,可以说中国的信仰重建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信仰重建法则。梁启超有言:“中国当以有信仰而后进”,让所有国人逃离信仰危机,活出信仰来。

参考文献:

[1]陆士桢.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0月

[2]赵建国.终极关怀,信仰及其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时.2008年

[3]李向平.信仰但不认同-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诠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时,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