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杨智伟

(内蒙古恒润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013550)

摘要:在电气工程领域发展特点及社会对电气工程人才需求均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改革具有很强的必要性。本文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方案

引言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工制造业将持续高速发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能源技术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领域,这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教育部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方高校转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新培养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专业定位的确定依据

第一,依据《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基本思路,努力实现模式创新、专业开放、教育教学体系规范、课程体系科学及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接轨的要求。第二,体现在建设现代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实现特色发展、具有错位竞争优势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特征。第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能源电力行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培养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的高素质电气工程师及生产现场技术、管理人员。

2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

2.1课程体系结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设为公共基础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离散数学和物理课程根据各专业的要求不同选择性开设,和工程基础类课程设为学科专业共同课。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设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开放专业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

2.2专业共同课设置

电气类专业共同课包括(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概论,物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理论(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MATLAB等8门课程。

2.3专业核心课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信号与系统、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7门课程,实现“4A-设计应用能力”;专业共同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符合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通过对电路、电子技术、程序设计类、算法类、数据库、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初步达到应用、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达到“3A-IPDB能力”要求。

2.4人培方案中专业方向选修课和开放专业选修课主要思路及基本依据

2.4.1专业方向设置

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工业企业供电、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技术,共开设6门课程。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控制电机、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共开设6门课程。

2.4.2开放专业选修课

开放专业选修课程设置3个模块,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块,物联网工程模块、会计学模块、电子商务模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2个模块学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能力培养的具体分析如下:(1)开放会计学专业模块: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管理、税法、管理会计6门课程。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企业运营成本核算方面的基本能力,对应本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5A能力中的“2A-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2)开放电子商务专业模块:有电子商务运营实物、电子支付、电子商务静态网页设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微商经营管理6门课程。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对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5A能力中的“2A-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3)开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块:有平面图形图像处理、C++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6门课程。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对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5A能力中的“3A-IPDB应用能力”的培养。(4)开放物联网工程专业模块:有电路与电子技术、网络管理、应用技术设计、物联网数据通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6门课程。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网络通信、嵌入式设计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对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5A能力中的“3A-IPDB应用能力”及“4A-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3.1优化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如何使强弱电、软硬件、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课程体系优化的关键。在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提出了“厚基础,强主干,重实践”的原则,创新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本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逐步实施模块式、项目式的课程设置,并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并行或串连的方式整合相应的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一方面做到确立每一模块技术能力知识点,确立教学重点,确立教学时序;另一方面,顺应本专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和突出计算机技术与相关课程教学。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成一个知识结构稳定,知识点面清晰的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哪些是重要的,自己必须牢牢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3.2专业的综合实验与实训课程和课内实验与实训课程的设置

在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里面均设置了35学分的实践课程,包括课内实验与实训、综合实验与实训课程、专题综合训练项目、双创技能训练项目和毕业综合训练项目等5项内容。本专业在考虑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双证毕业的教育教学思路;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35%左右。

3.2.1课内实验与实训环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共同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基本实验、实践技能的训练,对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3A-IPDB应用能力”及“4A-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

3.2.2综合实验与实训课程

金工实习、电工实训、工业企业供电实训、PLC实训、单片机实训,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学生需要选修不少于8学分。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遵守纪建的好习惯,培养经济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作风。电工实训、工业企业供电课程设计实现对学生在电工基本技能训练及供配电技术综合设计应用方面的训练;通过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单片机实训、PLC实训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分别对学生在电子线路设计基本技能训练,嵌入式控制技术综合设计能力训练、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在电气自动化生产中的综合应用设计训练;综合实训课程对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5A能力中的“3A-IPDB应用能力”、“4A-应用设计能力”及“5A-拓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3.3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

如果仅局限于有理论基础,能实际操作,那只是中专,大专毕业的技师水平,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本科应用型、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还要注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后,如大三以后,就要有计划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技术培训班、科技研制兴趣小组,以及电子协会的系列活动,增强他们对本专业在技术上的感性认识,进而,参加课外或校外业余科技研制项目,参加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电子设计科技作品展览和竞赛,参与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结语

电气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随着智能制作和新技术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及时做出修订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依据电气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为重点专业特色,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紧密结合“5A综合能力培养”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新培养方案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文力,何琳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7(8):5-7.

[2]廉永.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