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侯颖波尹传卫

侯颖波尹传卫(安徽省五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安徽五河233300)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214-02

【摘要】本文通过观察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和牙齿咬合关系。

【关键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模式头影测量

安氏Ⅱ类错牙合在安氏分类中指磨牙远中关系的所有错牙合病例,可以是牙源性的,也可以是骨源性的,一维方向的定义决定了安氏Ⅱ类错牙合在其他二维空间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错综复杂的,其治疗也因此而有不同的方法[1]。笔者近年来对部分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了拔除#14,#24,#35,#45的模式进行矫治,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8——2012年本人已完成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2—17岁,平均13.6岁,平均疗程19.5个月。纳入标准: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深覆盖Ⅱº以上,ANB≥4º。

1.2方法

拔除#14,#24,#35,#45,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拍摄的X线头颅侧位片就行描绘、测量,每个值取两次测量的均值。对能反映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常用的11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11项软硬组织指标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做显著性分析。

2结果

2.1临床结果1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经过治疗,第一磨牙及尖牙均达到Ⅰ类咬合关系。前牙区形成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

2.2典型病例矫治前后对比照片见下图。

2.3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

从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指标X线头影测量分析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后的U1-SN(º)、U1-L1(º)、U1-NA(º)、NLA(º)、Hangle(º)等值均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模式的选择

Ⅱ类错牙合的主要因素是下颌后缩,从替牙期到恒牙早期,下颌经历了生长快速期,下颌总长度(Ar-Pg)和下颌相对于颅底的突度(SNB角)均有明显增大。在此阶段宜采用功能矫治器如Activator、Twin-Block、Frankel、Herbst等刺激下颌生长,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当恒牙列完全建牙合后,下颌的生长量大部分完成,下颌生长潜力有限。对于存在拥挤前突或前牙深覆盖较严重,影响面部美观;或者非生长发育的患者,通过拔牙掩饰性治疗[2]。拔除#14,#24,#35,#45,上牙弓拔牙间隙主要用于前牙后移,减小覆盖;下牙弓拔牙间隙主要用于后牙前移,矫治磨牙关系。

3.2拔除#14,#24,#35,#45对牙颌面部的影响

3.2.1牙弓的改变:治疗前后患者U1-L1(º)显著增加,U1-SN(º)显著减少,提示该拔牙模式能够有效地内收上前牙,改善上前牙唇倾度。

3.2.2颌骨的改变:此拔牙模式对于颌骨矢状向上的作用不大,正畸治疗对颌骨作用不明显。

3.2.3面高与下颌旋转:治疗后患者SN-MP(º)虽然有轻微增加,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拔除#35,#45对面高及下颌旋转无显著影响。

3.3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注意事项

3.3.1严格选择适应征。

3.3.2治疗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及个人经验

3.3.2.1对于均角和低角患者,可以配合小平导打开前牙区咬合。

3.3.2.2下颌第二磨牙的参与。下颌第二磨牙尽早地加入矫治体系,有利于Spee曲线的彻底整平,对于后期的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有着抗近中倾斜、抗近中舌向扭转的作用。

3.3.2.3上颌为防止早期的第一磨牙支抗丧失,有时可以选择TPA或Nance弓加强支抗,但口外弓使用极少,因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病因很少是由上颌骨前突引起,真正的骨性上颌前突须正颌外科方能解决。

3.3.2.4矫治后程颌内牵引可以附加Ⅱ类颌间牵引,注意下颌弓丝须为粗方丝,一般为0.019″﹡0.025″SS,否则Ⅱ类颌间牵引的副作用会使下颌第一磨牙舌倾。

3.3.2.5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近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时要注意第二双尖牙区的牙槽骨宽度是否能够容纳第一磨牙,否则会使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受阻或牙龈萎缩,近中根暴露。

综上所述,只要选择好适应征,拔除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不仅会使很多临床正畸医生避开拔除#14,#24,#34,#44时所面对的担心上颌支抗不足,而下颌支抗有过剩,又要近中移动下颌第二双尖牙的局面,而且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有利于临床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傅民魁,林久祥.口腔正畸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28.

[2]傅民魁,卢海平,胡炜.口腔正畸专科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