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PICC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肿瘤患者的PICC护理分析

杨晓娜

益阳市桃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4134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肿瘤患者的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肿瘤患者(92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46例。此次研究患者均一般护理,研究甲组加PICC护理,总结肢体肿胀、渗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甲组肢体的肿胀情况由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渗血情况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中,PICC护理可明显改善渗血、肢体肿胀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效果

临床中,肿瘤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PICC是通过导管经外周手臂静脉进行穿刺,经静脉高流速、大流量使血液迅速变得稀释,并播散药物[1]。可减少药物刺激血管,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但因为PICC属于侵入性操作的一种,当护理不当时,易发生并发症,对导管使用寿命以及患者治疗产生影响[2]。为了探讨和分析肿瘤患者的PICC护理,此次抽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肿瘤患者(92例)当分析的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此次抽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肿瘤患者(92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46例。其中甲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50-83岁之间,平均为(64.25±3.25)岁;5例患者是乳腺癌、7例患者是直肠癌、11例患者是肺癌、13例患者是胃癌、10例患者是食管癌;乙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51-82岁之间,平均为(64.38±3.30)岁;6例患者是乳腺癌、6例患者是直肠癌、10例患者是肺癌、14例患者是胃癌、10例患者是食管癌;比较两组详细资料的差异,结果P大于0.05,说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此次研究患者均一般护理,研究甲组加PICC护理:在穿刺置管前,选择适合的静脉并给予心理护理,通常是选贵要静脉,比其他静脉要直、粗且静脉瓣少,向患者讲解操作流程,消除紧张心情。在穿刺置管时,根据实际情况护理人员确定长度,通过生理盐水冲洗PICC,避免感染发生。控制穿刺针角度为15-30°,针管血液回流时拔出穿刺针,之后把PICC送入到中心静脉。为了避免PICC的移动,通过透明胶膜固定。在置管一天内,嘱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对肢体活动进行限制。置管一天后,如果没有并发症出现,给予患者轻缓活动指导,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为避免血栓症状出现,遵医生指导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对患者症状要严密观察,当异常情况出现时,及时通知给医生并处理。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记录并发症(阻塞、感染、移位、静脉炎)。

1.4评价标准

肢体肿胀,三级:持续超过四天;两级:持续两到三天后消失;一级:穿刺后一天内肿胀消失;零级:没有肿胀。

渗血,三级:肢体平放时渗血;两级:机体平卧时渗血;一级:机体活动时出血;零级:存在少量的渗血[3]。

1.5统计学分析

选SPSS21.0软件对数据做出分析,(%)表示肢体肿胀、并发症、渗血,实施x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检验P值小于0.05。

2结果

2.1总结肢体肿胀情况

如表1,甲组的三级肢体肿胀率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x2=4.182,P=0.041)。甲组的两级肢体肿胀率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x2=11.220,P=0.001)。甲组的一级肢体肿胀率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x2=4.665,P=0.031)。甲组的零级肢体肿胀率大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x2=25.091,P=0.000)。

2.2总结渗血情况

如表2,甲组的三级渗血率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x2=9.583,P=0.002)。甲组的两级渗血率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x2=14.924,P=0.000)。甲组的一级渗血率大于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x2=5.060,P=0.025)。甲组的零级渗血率大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x2=14.194,P=0.000)。

表1总结肢体肿胀情况[n(%)]

3讨论

临床中,肿瘤的治愈率比较低,当使用传统疗法进行治疗时,会严重损伤到患者的身心,明显降低其生存质量。PICC可提高患者的疗效,患者也不需多次穿刺,痛苦较小[4]。PICC是在外周静脉做穿刺插管,在患者深静脉定位导管尖端,比如上腔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之后经导管把大量药物、液体输入到患者中心静脉,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药物作用。但PICC易发生并发症,所以要给予患者有效护理[5]。为了探讨和分析肿瘤患者的PICC护理,此次抽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肿瘤患者(92例)当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的结果是:甲组肢体的肿胀情况由于乙组,差异显著。甲组的渗血情况优于乙组,差异显著。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研究说明:在肿瘤患者中,PICC护理可减少并发症风险,并改善渗血、肢体肿胀等情况。

综上所述,在肿瘤患者中,PICC护理可明显改善渗血、肢体肿胀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王莉,田静,杜凌艳,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2992-2995.

[2]黎容清,江岱琪,吕玉洁,等.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8-80.

[3]任秀芹,吴贤翠,徐莉,等.肿瘤患者治疗期PICC堵管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6,23(3):43-47.

[4]贾晓燕,赵毅,张竹青,等.肿瘤患者携带PICC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37-39.

[5]梁秋会,唐晓明,甄莹,等.PICC在胃肠外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3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