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临床观察

唐志宏

唐志宏(湖南省祁东县中医医院骨科湖南祁东4216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腕舟骨骨折后骨不连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010年4年内腕舟骨骨折骨不连患者18例,予以手术加中药熏蒸治疗。结果:18例患者随访中经X线证实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7-12周。其中愈合达优者12例,良6例,无一例不愈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关键词】腕舟骨;骨不连;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5-0131-01

舟状骨呈细长形,解剖结构特殊,与4块腕骨、桡骨远端构成关节,起到稳定腕关节、联系两排腕骨以及协调腕关节运动的作用[1]。腕舟骨的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桡动脉,由背侧面中外侧和掌侧结节部进入,舟状骨表面1/3为关节软骨覆盖,缺乏血供。舟状骨骨折易发生在腰部,骨折阻断供血血管,骨折端血供不良,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骨不连的情况。

我院于2007年-2010年内对18例腕舟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腕关节骨折后舟状骨不连患者18例,治疗前骨折均由外伤引起。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6.7岁,伤后时间6-20个月,本次治疗前曾接受手术治疗者7例,石膏外固定9例,未曾治疗2例,其中13例患肢在右侧者,5例在左侧。所有患者均行腕部X线摄片,提示舟状骨近端骨折2例,腰部骨折16例,断端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囊性变,骨折线清晰增宽。

1.2方法

1.2.1西医治疗患者平卧,上肢外展并上止血带,前臂旋前。臂丛麻醉成功后于桡腕关节背侧做“S”切口,使腕关节尺侧偏。并于近鼻烟壶处仔细寻找桡动脉腕背穿支的支配桡骨茎突的返支血管,视情况切取桡骨茎突约1.5cm×0.5cm×0.5cm大小带血管蒂骨瓣。部分患者伤后时间长,切除桡骨茎突,充分暴露舟状骨骨折断端,将舟状骨两断端复位。术后24小时拔除引流条,开始指导适当功能锻炼。X线证实骨折愈合后拆除内固定物或克氏针、外固定架。

1.2.2中医治疗术后即口服麝香接骨胶囊4-8周,后期加用六味地黄丸口服。切口愈合后合并应用熏洗方:木瓜、透骨草、海桐皮、路路通、红花、伸筋草各30g,乳香、没药、细辛、川椒、片姜黄各10g,加入3L水中大火煮沸,文火煎至大约2L时加入食醋50ml,利用药液蒸汽熏蒸患肢,待患肢能耐受液体温度时擦洗、浸泡患肢,有外固定支架的患者注意保护针孔,每次熏洗后及时换药或者消毒保持干燥。并同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每日一次,一次30-60分钟,2周1疗程,熏洗6个疗程。治疗后定期随访,随访至6-18个月,平均10.7个月。

1.2.3骨折愈合情况评判标准[2]优:骨折完全愈合,腕关节活动自如,功能基本正常,恢复伤前工作;良:骨折愈合,腕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功能与对侧相比有差异,恢复一般工作,腕关节负重背伸时略感疼痛;差: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腕关节活动受限明显,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疼痛明显。

2结果

经过外科手术及中药内服及熏洗治疗,本组18例患者随访中经X线证实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7-12周。其中愈合达优者12例,良6例。均返回原工作岗位。

3讨论

舟状骨骨折是临床常见腕部骨折,骨折后发生骨不连的原因主要有解剖、血供以及早期治疗不当。舟状骨形态细长,其腰部位于远近两排腕骨之间的平面,在功能上联系两排腕骨,对腕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并可协调腕关节活动。由于解剖和功能的特点,腕部受到外力时,舟状骨腰部极易因应力集中而发生骨折。骨折后腕关节的活动使舟状骨仍然处于剪切力作用下而无法稳定。腕舟骨血供主要来源于桡动脉,经结节部和腰部背侧骨脊的血管为之供血,而舟状骨骨折最易发生在腰部。腰部骨折后,骨折近端供血血管被阻断,加之骨折断端存在不稳定因素,易导致骨折不愈合、骨不连甚至骨坏死。

舟状骨的重建以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腕舟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关键。本文中的方法首先通过手术复位固定舟状骨骨折,减少舟状骨折断端错位对骨折愈合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加以克氏针使重建的舟状骨得到稳定的固定,避免断端移位,并且减少与周围骨及软组织炎症反应。同时,手术中我们对硬化骨折断端采取搔刮,并且对断端进行带桡动脉腕背返支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植骨。桡动脉腕背支即为桡动脉在腕背部的支。它经腕关节囊桡背侧表面向腕背行走,行走在肌腱深层,在“鼻烟壶”附近发出多个分支。其中有皮支动脉、返支动脉等。桡动脉在鼻烟壶附近向近侧发出一条桡骨茎突返支,可以以此为蒂设计桡骨茎突骨瓣或骨膜瓣移位治疗月骨或舟骨骨折或坏死。我们在手术中发现该返支血管蒂常比较细小,但常有一到二条小静脉伴行,游离时需要尽可能的多保留周围组织和尽可能长的血管蒂,以免植骨时血管蒂牵拉影响骨瓣血供。临床上此处血管变异较多,并且术中必须尽可能保护支配腕舟骨血供的血管束。同时克氏针及AO小空心螺钉对局部血液循环干扰较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祖国医学认为骨不连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局部经脉不利,骨失营养所致。局部多合并气滞血瘀、痰湿不化等病理改变。术后口服麝香接骨胶囊,组方为土鳖虫、续断、自然铜(煅)、骨碎补(烫)、血竭、苏木、当归、红花、川穹、人工麝香、桂枝、麻黄、生姜、马钱子(灸)等22味中药,牛膝、续断、自然铜强筋骨,补肝肾,续折伤;红花、赤药、苏木、当归、川芎、乳香、没药、三七、血竭、麝香等药散瘀祛血,续筋骨;桂枝、麻黄、生姜、马钱子温通经脉,行气消肿,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是续筋接骨、筋伤骨折的良药。后期配合六位地黄丸补益肝肾,促进骨折愈合。符合祖国医学对骨不连的辩证论治原则,故取得了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壮岱,张卫平,刘长安,等.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临床误诊误治,2006,19(2):69

[2]宫玉锁.中西医结合治疗腕舟骨骨不连[J].甘肃中医,2003,16(12):19.

[3]卢世璧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381-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