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

/ 1

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

段淑杰许晓杰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在心内科临床治疗中,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对药物的安全使用是心内科疾病治疗的最基本要求。由于心内科护士的工作量较大,在配药过程中难免发生用药失误,这就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容易产生医院纠纷事件。因此,在心内科护理中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心内科护理中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心内科住院患者110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内科患者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43.2±2.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2±1.4)年;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43.2±2.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2±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护理,按时服药,在静脉输液药物中,按照三查七对和原则,核对输液粘贴标签,并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护理基础上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具体包括:①严格执行药品分类及药物核对制度,为了方便取用,按照药物类目规范放置,严禁药物随意摆放,并注明药物标签;定期进行药物清理,严格检查药物的失效期,以保证药品质量;对于冷藏储存药物,应放置于恒温冰箱2~8℃保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2]。②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通过定期开展药物知识讲座,让护士参与到活动中,不断学习新的药品知识,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使护士做好药品护理工作。③完善用药环节安全管理,通过软件系统进行医嘱处方操作,防止人为出现失误;规范静脉输液流程,制定药物配置制度,根据不同类型明确药物的滴速及巡视条例,以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加强口服药物管理,设立专门区域,并列出常用口服药物的选择、剂量及注意事项;精确药物剂量,尤其是输液泵,注射泵,精确输液泵剂量及注射速度,对心内科室输液泵及注射泵设施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从而做好调配工作[3]。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事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和好转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s)单位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比较两组的用药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差错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心内科治疗中,安全用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加强用药安全管理,不仅医护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掌握各种药物的相关知识及药理作用。通过本组对心内科护理安全用药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分别为70.91%和29.09%,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差错事故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心内科护理中实施用药安全管理,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为医院树立了良好形象。在用药安全管理中,医护人员发着着重要作用,为了促进用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提高护士的安全素质,才能使药物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需要注意的是:在药品安全管理中,应注意药物配伍的禁忌,由于用药种类较多,加上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变化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给药。然而,对于一些新的药物,配伍中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临床操作中认真观察药物配伍过程中有无变色、沉淀等现象,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总的来说,用药安全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心内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齐银芝,李小玲.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38-139.

[2]王燕.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分析[J].北方药学,2013,(2):74.

[3]牟振玲,于美英.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