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外艺术活动改革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农村小学课外艺术活动改革的策略研究

吕雲雪

重庆市綦江区扶欢小学401438

摘要:在推动艺术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小学课外艺术活动改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却存在一些问题。就此提出几点策略,促进小学课外艺术活动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活动;策略研究

一、前言

课外艺术活动是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施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课改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新时期有新要求,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并且不断创新,意味着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改革必须加快步伐。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创新能力、审美素养的能力,必须结合农村小学的现有资源,实施对农村小学学生的美育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校的发展逐渐普及。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艺术活动农村小学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课外艺术活动的改革和创新。

二、农村小学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现状

1.农村小学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方式单一

现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开展学校课外艺术活动的方式普遍为表演类节目为主,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农村小学一般采用艺术展演的活动,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去接触艺术内容,但是缺乏对艺术的感知,并没有达到很好的美育教育,只是浮于表面的让学生进行艺术感知。美育教育是一个长久而持久的过程,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艺术活动,如艺术兴趣小组活动、艺术展演、讲座等,也只是对学生形成一时的影响,从而忽视了受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2.农村小学学生对课外艺术活动的热情不高

有的学生受到家庭、教师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课外艺术活动的热情并不高。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在农村教育当中根深蒂固,有的家长和教师的艺术教育观念并没有转变,认为学校开展艺术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作用不大,有的甚至还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慢慢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渐渐地降低了对课外艺术活动的热情。

3.农村小学艺术类教师稀缺

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稀缺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很多艺术教师都不是专业专职的艺术教师,因此农村小学的艺术教师的艺术素养普遍不高。正因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师艺术素养不高,所以学生在平时无法受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导。在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时候,也不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艺术素养的熏陶,同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结合美育教育。

三、农村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策略

1.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要想有改变,必须要从意识形态出发,不仅转变学生的观念,还有老师和家长的观念。学生对艺术接触其实从小就开始形成,但是对艺术形成认知认识就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家庭和学校的意识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想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加强她们的认知,就必须要从家长和教师开始改变。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共识,改变以往把艺术教育当成负担的观念,形成尊重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2.结合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艺术活动

学校应该结合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课外艺术活动,丰富课外艺术活动内容,增强课外艺术活动的内涵。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地方的历史和风貌的体现,让学生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影响和熏陶,了解自己家长的文化,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完美结合,更能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时候,延伸课外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到县、市参与学习交流,或者学校组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活动,邀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起展示、活动。打破地域界限,组织学生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文化,同时与学生们一起创作、交流,如篆塘狮舞,巴古陶制作工艺,郭扶矮子舞等等。学生们可以一起创意陶瓷艺术,又可以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舞蹈、音乐展示生活之美。

3.增加活动开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小学艺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感知与创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艺术活动形式,培养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当今,艺术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与努力,而且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利用一切的艺术资源,主动与文化部门、校外青少年教育机构、民间艺术社团、家庭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利用一些文化艺术场地、民俗活动等资源,聘请一些艺术专家、民间艺人来校讲座、表演等,并组织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校的艺术教育。改革后的小学艺术教育,就是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契合社会发展,提升自身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艺术是一门审美教育,但是真正审美能力的提升,只靠学生“欣赏”是不够的,应该从精神素养上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育,引导学生将艺术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站在更为全面的认知角度。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应对挑战、发散思维、创新思考、应对社会变化、展开应用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赖峰.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J].教育革新,2014(2).

[2]韩青哲.谈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思索[J].大舞台,2010(8).

[3]李静.面向未来与创新的艺术教育—英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