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改背景下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大学英语教改背景下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

孙新法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摘要】:随着现代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来往越来越频繁,随之交流也越来越多,此背景下我国所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观念及模式都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性变化,唯有如此,才能够适应现在教育的发展需求,从而提高院校大学生的英语应用翻译能力。本文笔者先对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区别及目前大学英语应用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更新教学观念、科学设计教学课程、合理选择翻译教材、文化差异视角、教学测试及增强教学师资力量六个方面着手,对大学英语教改背景下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改;应用翻译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重要工程。英语教学进行不断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新课改要求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从教学管理、教学评估、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及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实事求是的设定,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可以通过理解和阅读两方面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及素养。

一、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区别

大学英语教改背景下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就必须要明确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两者之间的区别。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两者乍一看并无区别,但实质上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教学翻译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翻译教学则是一门独立性的课程,目的是培养专业翻译人才的课程。

二、目前大学英语应用翻译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多所高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进行培养时,通常所采取的手段就是“教学翻译”,忽视了“翻译教学”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英语专业学生才应该有的专利。这是导致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翻译能力较差的根本原因,长期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也会出现边缘化的现象,这对于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非常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及趋势。

英语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必修性课程,所占的课时是十分少的,老师想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英语教学的综合课程、阅读课程及听说课程等,必然是十分难的。并且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其中的翻译是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最复杂与难度最大的一方面,所以一般翻译能力的教学会被直接忽视,也并不会专门开设此门课程,只有选修课程。翻译课程的教学有显著的应用性特征,将之设定为选修课之后,其开展的难度势必会进一步增加。对于目前市面上的英语翻译教材而言,都是以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中心的,主流性的英语教材并不会设有翻译知识、技巧资料及配套的专栏,一般都是在教材每单元后设置极少的翻译性练习,并不能将培养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作用发挥出来,并且也不属于以培养大学生英语应用翻译能力为目的的“翻译教学”。

三、大学英语教改背景下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而言,需要明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具有扎实英语基础、过硬英语技能、精通专业知识,及综合性、技术性、复合型的翻译性人才。因此,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及目标之一。以下是笔者通过四个角度进行的具体性分析:

1、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改背景下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培养,和老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有直接性的联系,老师需要明确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趋势,现在国家需要大量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所以需要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并要对非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加以重视,不仅要进行教学翻译,还需要进行翻译教学,唯有如此,才能逐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从而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下,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应用翻译能力,真正为国家所需人才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2、科学设计教学课程

设计教学课程时需要将英语教学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基础教学阶段,此阶段需要围绕教学翻译而进行,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及基本的技能;第二阶段就是应用教学阶段,此阶段需要围绕翻译教学而进行,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应用翻译技能。对于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而言,两者必须要互相结合,发挥好其相辅相成作用,使英语教学呈现出整体性和延伸性特点。根据对目前多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无论对于哪所高校而言,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间都存在着英语水平、语言基础方面的差异,可以说这是必然存在的,所以在此背景下,就会尤为重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及语言功底方面的训练与引导,这必然是不可行的,是揠苗助长的具体表现;反之如果对于翻译教学总是爱理不理,使之处于教学的边缘化状态,又会局限学生实际应用翻译能力的提升,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激烈竞争的能力,自然无法得到良好的就业。因此,老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两者的界线,在设置英语课程之时,要科学减少“教学翻译”的教学实践时间,用来增加“翻译教学”的时间。相信在此种科学课程设置之后,能使“翻译教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得以有效落实,不再以传统的选修课的定义形式来呈现。通过长期以往的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相结合的教学之后,学生的应用翻译兴趣、意识与能力都会处于逐渐递增状态。

3、合理选择翻译教材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一般分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和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在选择教材方面,老师需要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英语知识结构特点来选择,这样才能真正选择出适合他们使用的英语翻译教材。选择英语翻译教材时,必须要确保选择的教材不具有单一性、文学性的特点,而是要确保选择的教材具有实用性、多样性、挑战性的特点,如需要涵盖各学科的内容,如文理科、艺术、商业、农业等,相信在选择了此种丰富性、实用性较强的翻译教材之后,学生才可以进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翻译,从而掌握丰富的翻译技巧与策略,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目的。

4、以文化差异为视角,突破应用翻译教学难点

英语应用翻译教学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此同时文化差异也是翻译教学的难点之一。应用翻译的本质是将一种文化环境下产生的作品转换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是一种跨文化的媒介。因此,翻译离不开文化背景,只有学生充分的掌握了中英文化差异之后,两种文化之间的置换才可以真正意义上成功,将原文化背景下的意思更完美的阐述出来。目前高校中较多学生都认为英语应用翻译,就是将英语转化成为母语,并没有意识到两种语言背后强大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巨大文化差异。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应用翻译能力培养时,必须要加强对文化差异的重视与分析,这样当应用翻译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时,才可以有效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

5、科学进行教学测试

教学和测试是培养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两大方面,两者处于相互作用与依赖的状态,运用合理的测试手段会非常有益于教学的顺利推进。测试结果会对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并且也是对学生应用翻译能力评价的重要依据,让老师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应用翻译水平。因此,实际大学英语应用翻译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将基本的测试方法和理论运用到应用翻译教学活动中。并根据翻译测试目的,将测试分为水平测试、潜能测试、诊断测试及结业测试等多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题型、选择合理的试题形式、卷面分值分布、难度系数控制等内容,并对各内容进行合理性的量化。在测试结果出来后,可以根据量化标准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不足,为以后的翻译教学提供依据。

6、增强教学师资力量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高校内现有的英语老师的培训,不断完善与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翻译理论与技巧;另一方面,要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不断壮大英语教学师资队伍,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此外,英语老师需要有意识的进行不断的学习与深造,不断更新自身的翻译知识体系,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总结】

大学英语教改背景下对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完美结合工作,这样当学生有了扎实的英语基础时,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翻译技能及技巧,实现最终的提高大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应用翻译学”重构及其文库构想[J].黄忠廉,朱灵慧.上海翻译.2017(03).

[2]应用翻译研究的新起点[J].方梦之.上海翻译.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