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 2

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王晶

王晶(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尚志150600)

【中图分类号】R97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4-0137-02

【关键词】红霉素临床应用

红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是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较广泛,对革兰阳性菌,对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红霉素是通过抑制蛋白形成中肽链的延长而抑制蛋白质合成,迅速发挥抑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肺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急性乳腺炎、多发性疖、痈和白喉等。

1红霉素适应证

用于对青霉素过敏患者以及敏感菌所致的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肺炎或结膜炎、猩红热、回归热、炭疽、白喉、百日咳、非特异性尿道炎、丹毒和眼耳鼻喉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用于风湿热和心内膜炎的预防。

2红霉素的不良反映

口服后会发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口舌疼痛、食欲缺乏,偶见肠道菌丛改变、伪膜性肠炎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静脉滴注红霉素时易引起静脉炎,滴注速度以缓慢为宜。红霉素对肝脏有一定毒性。肝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用药或剂量过大,可损害肝脏,出现胆汁淤积和肝功能异常。任何剂型的大剂量应用均可引起耳毒性反应,可损害双侧听力,常见于剂量>4g,/d或老年人、女性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多发生于用药后2d至3周,及时停药大多可恢复。偶可引起心律失常、呼吸停止、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乳糖酸红霉素静脉给药可引起局部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新生儿静滴可引起Q-T间期延长、室速、心动过缓、低血压。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有速度和迟发型两种,临床表现为药物热,荨麻疹,外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肺炎,过敏性休克。

3红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不得与任何耳毒性药合用,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司匹林、呋塞米、依他尼酸、万占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免加重耳毒性。红霉素为酶抑制剂,能减少卡马西平、丙戊酸、茶碱、地高辛、环孢素、甲氧氯普胺、咪达唑仑或三唑仑等药的清除,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和(或)毒性反应增加。长期服用华法林的病人应用本品,可导致PT延长,从而增加出血危险性,老年人尤应注意;两者必须同用时,应注意监测华法林的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并严密观察PT。红霉素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作用,两者不宜合用,因红霉素为速效抑菌剂,而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二者合用呈现药理生结抗,如确需合用,宜先用青霉素类,2小时后再用药霉素类。红霉素与青霉素钠/头孢菌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合用,有拮抗作用。与西沙必利合用,可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易引起尖端扭转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故禁止合用。与四环素等肝毒性药合用,可增加肝毒性。与洛伐他丁合用,可抑制后者代谢,增加其血药浓度,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与阿斯咪唑、特非那定等抗组胺药合用,可增加心脏毒性,引起心律失常。不宜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繁殖期杀菌药同时应用,若确系必需,须相隔数小时。注射剂不宜与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头孢菌素、四环素、多黏菌素E、氯霉素、肝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等配伍。红霉素肠溶片或肠溶颗粒,宜空腹服,不可嚼碎。注射剂为乳糖酸盐,须先用注射用水溶解配成5%溶液,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为0.5~1mg/ml溶液缓慢滴注。琥乙红霉素是红霉素的乙酰琥珀酸酯,在胃液中稳定,在体内水解释放出本品而发挥抗菌作用,血药浓度高,活性较强,是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其抗菌作用、用量、用法均同红霉素。不良反应也和红霉素相似,最严重不良反应为可致肝功能损害。

4临床应用

红霉素治疗寻常痤疮,近来发现红霉素可抑制细胞脂外酶和白细胞趋化,修饰淋巴细胞,抑制痤疮杆菌生长,预防并减少细菌引起的三酰甘油水解物引起的炎症反应,红霉素治疗痤疮,效果确切。红霉素治疗淋病,淋病双球菌引起,治疗常首选青霉素,但因疗程长,易引起过敏反应,需注射给药等弊端,不容易使所有患者能够接受。采用红霉素1.0g,加利福平0.9g,1次口服治疗淋病患者,仅用药1次获得治愈。红霉素是一简便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尤适用于青霉素耐药及过敏者。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红霉素可刺激胃动素受体,从而增强胃动力有关。红霉素治疗弥漫性细支气管炎,被称为慢性呼吸道感染的“基础疗法”,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呼吸道黏膜的黏液和水分分泌;抑制中性粒细胞向呼吸道黏膜聚集,减轻由于持续感染状态及中性粒细胞等含有的弹性蛋白酶造成组织破坏,形成恶性循环而带来的不良作用;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及对巨噬细胞的作用。红霉素在体外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白血病细胞对高三尖酯碱、柔红霉素及阿糖胞苷的耐药性。红霉素对多种药耐受的白血病细胞的逆转作用相对较体外仅对一种药物耐受的白血病细胞的逆转作用明显,并随红霉素浓度增高而其作用增强。红霉素治疗恶性胸水,利用红霉素针剂对软组织强烈的化学刺激造成局部化学性、无菌性炎症,诱导胸膜粘连而闭塞胸膜腔,阻止胸水产生,效果良好。与四环素效果相仿,刺激性更小,患者易于接受,据佟相平报道,应用红霉素治疗3例癌性胸水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红霉素治疗肺炎衣原体TWAR株感染,肺炎衣原体TWAR株其感染发病率高,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50%以上的成人具有TWAR抗体。TWAR感染首先表现为类似于流行性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后可发作下呼吸道感染症状。肺炎衣原体TWAR株感染治疗首选红霉素,一般2g/d,连用2周。红霉素治疗细菌L型感染,红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胞质,L型细菌对其敏感。但L型细菌生长增殖较原菌缓慢,因此,疗程应适当的延长,一般认为,L型菌培养阴转后,仍需要继续应用红霉素治疗2周。红霉素是一种保胃肠动力药,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结合产生促胃肠动力作用,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后,能加快胃排空,减少食管反流。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淑云,临床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999.

[2]李德爱,孙伟,医院常用药物处方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