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坑支护边坡稳定问题处理方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关于基坑支护边坡稳定问题处理方案探讨

王丹妮谷治浪王小可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65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形势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整体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使得深基坑工程逐渐增多,为保证施工安全,避免出现塌方等危险事物,务必对基坑支护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对关于基坑支护边坡稳定问题处理方案做出分析探讨,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参与与借鉴。

关键词:基坑支护;边坡稳定;处理方案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快速推进,使得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全面开发,大规模地下工程数量急剧增加,深基坑开挖势必对地面建筑以及观点和地铁等造成影响,并引发工程行业领域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务必对基坑支护边坡稳定问题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确保基坑工程稳定顺利建设。

一、工程概况

工程整体占地面积达到25073.4㎡,建筑面积得到67343.8㎡,地上建筑面积达到58155.2㎡,地下建筑面积达到9188.6㎡。建筑构成主要涵盖8栋单体建筑,同时涵盖地下室结构,其中,1#楼以及2#楼设计存在沿街商铺,地下车库设计为整体处于一层。

二、支护设计概况

基坑围护体系,主要采用双轴搅拌桩坝体,或是采用轴搅拌桩内插型钢结合一道水平内支撑的方式,详见表1。基坑面积达到6224㎡左右,大面积开挖深度达到5.15mm,局部深坑部分实际开挖深度能够达到7.05mm,最大土方量能够达到4.3万方左右,已经达到深基坑标准[1]。

表1支护设计概况

三、边坡失稳分析

(一)5#楼钢筋加工区东侧位置边坡滑坡

土方全部开挖之后,垫层施工阶段,基坑监测数据发出预警,坡顶位置产生裂缝问题,边坡出现下滑情况,致使垫层部门高度增加。第一,原因分析。因为钢筋加工区域较为狭窄,基坑边缘位置堆放过多钢筋,开挖阶段并未根据基坑设计标准采取必要的二级放坡。边坡支护面没有以设计标准为基础,设置合理的钢筋网片,仅设置普通钢丝网。基坑顶部位置排水设计缺乏合理性,顶部位置没有进行严密封闭,致使坡顶位置产生积水,同时渗透至边坡土体之中。第二,处理措施。初次处理,位于坡顶位置,设计双排25#槽钢板桩,长度为9m,桩体有效深入至基坑底部位置,深入距离达到3m;对钢板桩外部土渣采取全部清理,并再次开展护坡施工,护坡内设置钢丝网片;对坑底有无渗水情况做出仔细观察,若产生渗透情况,位于钢板桩外侧,再次采取轻型井点降水;坑边位置堆放钢筋移至合理位置。钢板桩施工结束,因为板外侧存在的土渣未能及时做出全部有效清理,放坡比例缺乏合理性,中间并没有设计放坡平台。边坡支护面产生裂缝问题,钢板桩外侧土地不断出现下滑,需对外边坡采取再次处理。对全部土渣采取彻底清理,采取耳机放坡,位于坑底部设计土方做出有效支护,地板施工结束并未发现异常情况。

(二)7#楼北侧位置双轴搅拌桩坝体裂缝

基坑开挖达到设计标高位置,检测数据发生预警,坝体产生裂缝问题,裂缝宽度随时间逐渐增加。第一,原因分析。坝体顶部压顶,并没有位于土方开挖之前采取施工,位于基坑开挖之后产生裂缝问题进行施工;雨水渗透致使外侧土和水压力明显增加;基坑长时间并没有采取垫层封闭施工。第二,处理措施。对坝体雷锋采取有效封堵,以防雨水渗透至坝体外侧土体之中;提高此部分基础底板施工速度;提高监测频率,对提供详细准确监测数据[2]。

(三)4#楼南侧位置双轴搅拌桩坝体裂缝

此部分属于水泵房,基坑深度达到8.05m,坝体边缘同4#楼基础彼此之间的实际距离仅为2100mm。坝体外侧以及内侧支护桩彼此之间相互分离,底板位置存在的砖胎膜出现下沉开裂情况。第一,原因分析。坝体顶部压顶没有根据设计标准,位于土方开挖之前进行施工,位于基坑挖开之后产生裂缝问题进行施工;雨水渗透至坝体外侧土地之中,致使猜测土和水压力明显增加。第二,处理措施。对4#楼主体结构施工予以临时暂停,等到底板同浇筑结束后方可继续施工;提高检测频率;位于4#楼南侧位置设计真空降水井;位于支护桩发生开裂位置,通过型钢做出有效支撑,以防开裂位置擦汗恒支护桩坍塌的情况。基础底板施工阶段,边坡稳定,基坑边缘位置雷锋没有出现增加,基坑监测没有预警。

结论:

第一,基坑支护施工,需遵循支护设计开展施工,严格遵守支护设计的具体标准;基坑顶部位置以及底部位置,设计合理排水沟;根据标准设计坝体顶部压顶以及斜撑;土方开挖需严格按照“先撑后挖”的标准顺序,先对基坑位移标准相对较低位置进行开挖,然后对基坑位置标准型相对较高位置进行开挖,同时基于“时空效应”,不宜对基坑采取大面积的长时间暴露;土方开挖需要同砼垫层浇筑保持同步,不存在垫层坑底,暴露的整体面积不宜超过250㎡,垫层需尽快完成浇筑,时间不宜超过24h。第二,基坑施工阶段,基坑边缘位置,不宜堆放过多建筑材料,坑边地面位置,活荷载应控制在小于20kPa。第三,基坑施工阶段,需委派专门检测单位负责采取严格的监测,检测数据需及时快速上报至设计以及承包和监理等单位,发现存在异常情况,需提高监测频率,同时采取及时上报处理。

参考文献:

[1]董兴民,李晓明,齐贞光.基坑支护边坡稳定问题处理方案[J].住宅与房地产,2016,38(36):123-125.

[2]何旭龙.深基坑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6,40(1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