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黄止咳颗粒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3

苏黄止咳颗粒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徐茂红鲍玲玲方士英张小勇赵克霞

徐茂红鲍玲玲方士英张小勇赵克霞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目的:优选苏黄止咳颗粒的最佳制剂成型工艺。方法:考察不同配比的可溶性淀粉和糊精分别制粒后对颗粒剂的成型性、溶化性和引湿性的影响,优化苏黄止咳颗粒最佳辅料与配比;考察润湿剂用量,优化润湿剂配比。结果:苏黄止咳颗粒最佳制剂成型干膏:糊精:可溶性淀粉为3:2:5,用70%乙醇制粒,乙醇用量为12ml。结论:优选出的制剂成型工艺科学合理,所制的颗粒质量较好,成型率较高。

【关键词】苏黄止咳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StudyonformulationprocessofSuhuangzhikegranules

【Abstract】AimToascertainthebestformulationprocessofSuHuangZhiKegranules.MethodProbeeffectsofdifferentmatchedproportionofsolublestarchanddextrinongranularformulation’smouldability,dissolvablityandtheabsorptionofmoistureafterpelletizing,optimizeoutofthebestauxiliarymaterialandmatchingofSuhuangzhikegranule.Measurethedosageofwettingagentandoptimizethematchingproportionofit.Resulttheoptimumpreparationismadeofdrypaste,dextrinandsolublestarchandtheoptimumproportionofthemis3:2:5,thedosageofalcoholis12mlusingpercent70alcoholforpelletizing.Conclusiontheformingprocessoptimizedisscientificandreasonable,thequalityofgranuleisbetter,andtherateofformingishigh.

【Keywords】SuHuangZhiKegranules;Formulationprocess;Study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75-02

苏黄止咳颗粒系由紫苏叶、法半夏等14味中药组成,具有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本文通过考察颗粒剂的成型性、溶化性和引湿性,休止角,颗粒临界相对湿度,润湿剂的浓度和用量,矫味剂的选择和用量等指标,探讨优化最佳制剂成型工艺条件。

1试药与仪器

HG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南京实验仪器厂);ZK-82A型真空干燥箱(上海市实验仪器厂);

STC2-SC69-02C快速水分测定仪(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HHS-21-4B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医疗器械五厂);TG328A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分析仪器厂);苏黄颗粒浸膏粉(自制);糊精、可溶性淀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阿斯巴甜(重庆大新药业080105)。

2方法与结果

2.1处方设计根据临床处方汤剂的剂量,一次服用生药量为27g,按优选工艺条件进行提取,其提取率约为12%,即27g生药可提取出3g干浸膏,适于制成颗粒剂。为了使颗粒既易于制粒又尽量减少服用量,笔者通过预试验,确定苏黄止咳颗粒的剂量为10g/次,故可加入辅料量7g,干膏与辅料量之比为3:7。

2.2辅料用量的处方筛选[1]取5份粉碎好的干膏粉各30g,糊精和可溶性淀粉用量按表1选择,得到如下5个处方,并对此5个处方进行筛选。

2.3颗粒成型性和溶化性的比较[2]将浓缩的稠浸膏(相对密度1.30-1.35,80℃测)真空干燥(70℃)得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备用。将干浸膏粉按表1各处方与相应辅料混匀,70%乙醇制粒。以颗粒的成型性和溶化性作为考察指标对各处方制粒工艺条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1不同辅料用量的选择结果

Tab.1Resultsofthechoiceofexcipientsconsumption

表2颗粒成型性和溶化性的比较

Tab.2ComparisionofGranulesparticleshapeandDissolution

上述各处方制成的颗粒经比较,以4号处方的成型性最好,细粉率最少。

2.4颗粒的引湿性比较:[3]将底部盛有氯化钠过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内恒温24h,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各处方颗粒,准确称重后置于氯化钠过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于25℃恒温培养箱保存,定时称量,按下式计算吸湿百分率,结果见表3。

表3不同处方颗粒的吸湿百分率(%)

Tab.3Resultsofthedifferentprescriptionmoisturepercentage

从上表可见各处方颗粒的引湿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增速趋缓,而以4号、5号处方为佳。

综上,以颗粒的成型性、溶化性和引湿性为考察指标,以4号处方为最佳。因此苏黄止咳颗粒选用可溶性淀粉和糊精为辅料,干膏粉与可溶性淀粉和糊精的比例为3:5:2。

2.5润湿剂的选择用乙醇调整干膏的湿度制成软材,过12目筛得颗粒,计算成品率。

2.5.1乙醇浓度的选择[4]称取30g干膏各5份,分别加入50g可溶性淀粉和20g糊精,混匀后过80目筛。以60%、70%、8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过12目筛制成湿颗粒,于60℃-70℃烘箱中干燥,过一号筛和四号筛整粒,得干颗粒,以颗粒成品率为指标优选最佳乙醇浓度,结果见表4。

表4乙醇浓度选择结果

Tab.4ResultoftheAlcoholConcentrationchoice

由上表可以看出,选用70%乙醇制粒的成品率最高,故选择70%乙醇作为润湿剂制粒。

2.5.2乙醇用量的选择[5]称取30g干膏各4份,分别加入50g可溶性淀粉和20g糊精,混匀后过80目筛。以70%乙醇为湿润剂制软材,分别加70%乙醇8ml、10ml、12ml和14ml制粒,过12目筛制成湿颗粒,于60℃-70℃烘箱中干燥,过一号筛和四号筛整粒,得干颗粒,以颗粒成品率为指标优选最佳乙醇用量,结果见表5。

表5乙醇用量结果

Tab.5Resultofthealcoholconsumption

由上表可以看出,用70%乙醇制粒时,乙醇用量为12ml时最佳。

2.6矫味剂的选择[6]阿斯巴甜甜味纯正,用量少,残留时间长,后味可口,在天然甜味剂中,品质最接近于蔗糖,可较好地掩盖中药的苦味,同时,服用后,不被人体吸收,不产生热量,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服用均不受影响,因此选择阿斯巴甜作为本品的矫味剂。

称取30g干膏药粉各4份,分别加入50g可溶性淀粉和20g糊精,按下表加入阿斯巴甜,制粒,考察其口感,结果见表6。

表6矫味剂用量结果

Tab.6Resultofthecorrectantconsumption

由上表可见,阿斯巴甜加入量为0.3%时,口感适中。

2.7休止角的测定[7]本实验采用固定漏斗法,计算休止角。结果见表7

表7颗粒休止角的测定

Tab.7Determinationofthegranule’angleofrepose

由上表休止角数据可见,苏贝止咳颗粒流动性较好。

2.8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8]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为批量生产时提供参考[28]。不同相对湿度下药粉吸湿百分率结果见表8。

表8临界相对湿度结果

Tab.8Resultofcriticalrelativehumidity

将上述颗粒干燥至恒重后,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药粉,精密称重后置于分别盛有不同浓度硫酸(54%,48%,44%)和不同盐的过饱和溶液(NaBr、NaCl、KCl、KNO3)的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于25℃保持84h后称重,计算吸湿百分率,以吸湿百分率数据为纵坐标,相对湿度数据为横坐标作图,得本品临界相对湿度为60%,因此,在批量生产时,车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以下。

表9不同相对湿度下颗粒吸湿百分率

Tab.9Particleswithdifferentrelativehumiditypercentageofmoisture

3讨论

笔者对颗粒的制粒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直接用稠浸膏制粒所需的辅料用量大,制成的颗粒每次需服用15g以上;而用干浸膏制粒法不仅易制粒,且颗粒色泽均匀,而且服用量较少,因此采用了干浸膏制粒法。通过对颗粒成型性、溶化性、引湿性的比较,筛选出干膏粉:糊精:可溶性淀粉比例为3:5:2时为最佳比例。

由于本处方含糖量较高,所以在制剂成型工艺中选择了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润湿剂,以达到降低粘度和吸湿性的效果。乙醇浓度的选择对制粒过程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好坏,浓度过高则所制的颗粒质地松散,在包装储存过程中容易破碎成粉末,浓度过低更不利于制粒。通过对不同乙醇浓度的筛选,最终选定用70%乙醇制粒,所制的颗粒质量较好,且成型率较高。

参考文献

[1]罗晓飞.平喘止咳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7(16):34-38.

[2]裘晓.糖克灵颗粒成型工艺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1(32):12-14.

[3]赵军,沈季元等.芍丹乙肝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2):169-170

[4]郑志伟.HPLC法测定[J].双黄滴丸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安徽医药,2009,7(13):7.

[5]钮正睿,王如峰.玄参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9,1(17):26-27

[6]田成旺,马丽娜.射干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J].中草药2009,7(56):35-36

[7]王桂红,邓凤玲,吴杰等.安神解郁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9,6(31):6-7

[8]董玉中,陈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芩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5,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