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何丽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无形地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开展优化教学,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美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营造情感氛围,优化导入艺术。成功的导入是美好的开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的导入艺术,可以将学生轻松引入课堂氛围。

如在讲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先引导学生仔细欣赏一段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在欢快愉悦的音乐中欣赏北宋年轻画家王希孟的中国青山绿水第一长卷《千里江山图》,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秀美江山的喜爱。让学生大胆地分析为什么作者要将千里江山衔接到一幅画面上、这种画幅样式属于什么类型、这种画法有什么优点,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与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乡间村道》作比较,再通过其它几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进行比较,分析中西方在表现风景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对中国秀丽的大好山河的赞美。

二、在美术教学中,探究知识重点,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得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为了探究知识重点,美化教学环境,除了运用常规教学法以外,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欣赏《千里江山图》,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可通过介绍我国传统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以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国的陶瓷、青铜器、玉器、丝绸等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三、抓住美术教育的情感调节功能,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如在欣赏《千里江山图》时,在简单介绍画家王希孟完成这幅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中国青山绿水第一长卷时才18岁,是中国绘画史上取得大成就的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让学生受到了气氛的熏陶,带给了学生很大的震撼。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反思自己,较好地完成了德育的渗透。

四、在美术实践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实践活动课上,教师要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提高审美素养,加强审美体验和创造美的能力。

五、结合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美术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各个画种,各种题材,各个时代不同的作品,所到达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欣赏中国画时,中国画不但以其绚丽夺目的民族光辉和漫长久远的历史著称于世,而且丰富了世界艺术殿堂,为世人所喜爱,就此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画卷时,就应该树立远大革命理想;欣赏现代工艺美术内容,这些新的科学文化成就的融汇,应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要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