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和甘露醇联用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氟桂利嗪和甘露醇联用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

周建南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镇卫生院

摘要:目的:观察氟桂利嗪和甘露醇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近期疗效。方法:将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56例(男性19例,女性37例。年龄19~4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19~43岁),采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注射,口服氟桂利嗪10ml,均每天一次,连用三天;对照组28例(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20~45岁),予口服阿司匹林,谷维素,维生素B族等。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6例,有效率96.4%,有4例出现嗜睡,乏力症状;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9例,有效率46.4%,有3例出现胃部较度不适。两种治疗方法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氟桂利嗪,甘露醇联用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确切,起效快,副作用少,可用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氟桂利嗪;甘露醇;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性疾病,患者多为青年女性,以原发性多见。发作前期,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并释放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等物质(1),导致颅内动脉收缩,出现偏头痛症先兆症状,随后由于5-羟色胺转化为5羟吲哚乙酸经尿排出,降低了血浆中5-羟色胺的含量,影响看正常时5-羟色胺维持颅内外动脉壁收缩张力的作用(1);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同时由于脑内缺血缺氧,产生大量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E2等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壁无菌性水肿,造成典型的偏头痛发作。根据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协会有关偏头痛性疾患的诊断标准(HIS标准)(3),偏头痛发作通常为4~72小时,超过4小时既有缓解之可能。我院于2011年~2013年12月间利用20%甘露醇静脉注射,口服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自2011年~2013年12月,我院收治偏头痛急性发作病人56例,男性19例女性37例,年龄19~45岁。56例均符合88年HIS标准;1.反复发作偏头痛,头痛位于一侧,呈波动性,发作持续时间4~72小时,且排除其他原因的头痛。2.头痛发作可伴有或不伴有先兆症状,如耳鸣,复视,眩晕,共济失调等;3.头痛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4.近期发作程度为中度,严重头痛。将该5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19~43岁;对照组28例,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20~45岁。两组病人均于发病后2小时就诊,且年龄,性别,痛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江苏盐城第三制药厂生产)250ml静脉注射,于30分钟内推完,每天一次,连用三天。用时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即西比尼胶囊,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10mg,每天一次。连服三天。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谷维素,维生素B族等,连服三天。

三疗效评定:本文按照用药后4小时内起效情况及一疗程内复发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1.显效:用药后4小时内头痛迅速消失,3天内无复发;2.有效:用药后4小时内头痛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3天内或偶有复发;3.无效:用药后头痛减轻不明显,甚或加剧。

结果

一疗效观察: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6.4%。两组疗效比较经过比较P<0.01,二疗法差异非常显著。

二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在服药12小时内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状,均于第二天小时;对照组有3例出现胃部轻度不适感。

讨论: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脱水剂,能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管阻力增加红细胞变形性,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对于非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能改善其脑血流量,且较少影响脑压。运用甘露醇可以改善呢脑内缺氧缺血的情况,减少血小板发生聚集的机会,减少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E2等扩血管物质的产生,减轻扩血管物质对血管壁的损伤,氟桂利嗪是双氟化哌嗪衍化物,为选择性第四类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过量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入,避免了钙超载,从白阻断平滑肌的动作电位;延阻钙内流可导致血管扩张,脑动脉尤其敏感,扩张明显,因此可阻断偏头痛发作早期的血管收纠缩,改善脑缺血氧,可缓解或消除继发生颅外血管收缩,迅速控制偏头痛发作。甘露醇只需0.8±0.6d起效,西比灵于1.5±0.8d起效(7)。甘露醇作用迅速,但不持久,西比灵起效稍缓,但作用持久,所以早期用药后,甘露醇迅速消除头痛症状,西比灵维持并加强疗效,二药联用,构成互补,能于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尽快解除痛苦,缩短疗程。

本文研究了甘露醇,氟桂利嗪联合用药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近期疗效,不足之处是未能对其长期疗效作出进一步的探讨。但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病人,本疗法能迅速解除痛苦,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临床再进一步验证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友岐主编,神经痛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简介:三亚市吉阳镇卫生院,出生年月:1971年4月,男,汉族,籍贯:湖南祁东;毕业于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大专,全科医学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