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阅读指导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初探

黄玉璇

黄玉璇

摘要:阅读名著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浮躁的社会中沉静下来,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充实课余生活、提高个人修养、净化个人心灵。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名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课的质量呢?本文就从此角度出发探讨教师需要掌握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名著阅读;现状;指导策略;体会

学生正处于一个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阅读名著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浮躁的社会中沉静下来,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充实课余生活、提高个人修养、净化个人心灵。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名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课的质量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名著阅读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广东省中考已明确把阅读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不仅推荐了12部文学名著,而且对阅读文学名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阅读文学名著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经济、应试教育的局限、学校设备等等原因,名著阅读课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学校只停留于完成课内的课文,忽略对于名著的教学,甚至一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忙,无暇顾及,名著的教学一个学期两三本书更是毫无头绪。临考前,简单地通过课文后面的名著导读,划划重点,走马观花,使得名著的阅读停留于形式,考试出现了,也是让学生去“主观发挥”,这是现如今名著阅读遇到的瓶颈。因此,名著阅读首先需要得到学校的关注,一个星期至少有一至两节的阅读指导课;其次学生最基本的要有书可读,这需要家长的支持;再次,教师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标,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1.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

如今网络资源非常的丰富,课件、教案、当然还有一些被翻拍的名著电视剧、电影,都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如果能多渠道地收集,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2.集体备课,提高效率

由于名著的章节比较多,集体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研究透彻,任务减半。就我们语文科组多年的名著阅读指导课经验总结,名著阅读课集体备课是最好的减轻工作量,而且又能把作品研究得深、透彻。

3.抓住名著不同体裁的文学特征,指导阅读

初中的名著阅读小说是重头戏,除四大名著外,如《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威尼斯商人》、《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么如何上好小说呢?

首先要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结合俄国当时的具体国情,这部小说他展现了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历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国民经济恢复的广阔历史画面,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是积极投身于这种革命浪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了这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于把握这部作品的主题就事半功倍了。

其次,小说的三要素的把握对于阅读作品也是很有帮助的。所谓小说的三要素是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外貌、心理等描写,去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及心理世界。而在分析情节中,可以让学生阅读每一章节后试着概括,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用一句话概括,环境的描写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情节等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再次,小说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一部作品对于学生的启示是很多的,学生的思维在初中是比较活跃的,当教师批改学生的读后感时,就会发现学生的收获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此外,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而初中诗歌阅读只有一部,那就是《繁星春水》。阅读诗歌,要注重诵读,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赏析诗歌除了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容外,就是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繁星春水》在七年级的名著导读中就出现了,那么七年级名著课一定要确保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因为简短的、浅显的诗歌可以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写作技巧。在指导写作技巧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品析方法,“这是关于什么主题的诗歌,运用什么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品析诗歌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1)指导阅读三招

①视频强化记忆法

现在网络资源非常的丰富,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料,这些资源如果能开发利用起来,那么对我们的教学真是一笔宝贵财富。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可以调用我们的电影、电视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影视与名著中寻找对比,在名著中享受乐趣。如“百家讲坛”也有对于一些名著的评论,偶尔也可以利用起来,调动学生思维,加深其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以及作品内涵的挖掘。

②点评法

在阅读过程中,为提高学生鉴赏作品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点评能力。比如小说,笔者为学生提供的点评方法有:从环境入手,分析环境对人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试分析人物的描写手法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可以从情节入手,概括故事情节;可以通过关键句子的品析,分析对故事情节、人物等有什么作用;可以通过修辞方面,分析句子的作用;可以边看边记录下自己的看法及感想。

③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读得越深入,理解越透彻。“读后感”重在“感”字,把自己在阅读完作品的基础上,自己的思考感悟写下来,言为心声,有感而发,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辩证思考能力、写作能力。

④话剧穿插法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话剧穿插法。如一次公开课,笔者尝试着让学生演《格列夫游记》中的某一情节,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故事情节,让学生复述,一方面激发学生学期的热情,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得名著更贴近生活,学生更乐意去看作品、去演、去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2)名著的巩固与延伸

①练习巩固片断练习

名著的阅读,如何得知学生的掌握情况,那么可以通过文段的练习训练。现如今中考也是以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的形式出现。小说一般考查的是故事情节的熟悉程度、人物形象的分析及环境的描写、作品的主旨、艺术特色。诗歌一般是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及品析的方法。那么相关的练习,落实到作业本中是必要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单元测试、期中考试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考查,让学生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激励和推进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开展。

②开展竞赛

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竞赛,如说故事大赛,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比赛,对作品的辩论大赛,诗歌可以通过朗诵、背诵、默写、赏析测试等形式进行。如,在一次全县的名著示范课上,我们学校借此契机,把学生点评的作品展示出来,学生看着自己被展示的作品,油然而生了一种成就感。

三、开展名著阅读课的体会

1.阅读如果仅仅只是靠学生课余时间阅读,那么是没什么效果的。教师应“把名著阅读课程化,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有足够自由阅读的时间。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七年级时,每一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队活课时间;八、九年级时,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能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能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现在我们学生基本上确保每个星期有一节是名著阅读课,这样在保证时间充分的情况下,落实名著阅读课的教学才是有效途径。

2.在开展名著阅读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也是一一克服过来。名著涵盖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所以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反复阅读。作为教师,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自己在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尽可能地研究、读透作品,才能言之有物、以身为范。在讲解过程中分析透彻、见解深刻,还可以提高个人魅力,使学生喜欢上教师、喜欢上作品。

3.名著阅读的重大意义。开展名著阅读使学生受益终身。名著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浮躁的社会里面,可以帮学生在寻找到一片精神的净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展名著阅读可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自己词汇量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语文素养;开展名著阅读课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感悟,名著的阅读正如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穿透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心灵受到启迪、灵魂接受一次洗礼。

总之,名著阅读课的开展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育英学校

邮政编码:5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