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静脉穿刺相关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无痛性静脉穿刺相关因素探讨

黄开群

黄开群(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北海536000)

作者简介:黄开群(1966.2-),女,本科,心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无痛性静脉穿刺相关因素探讨。

【摘要】目的:进行无痛性静脉穿刺探讨,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方法:采用自制表格对1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实验组采用快速静脉穿刺法,按自制表格项目内容对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分别观察患者静脉穿刺后疼痛的程度,分析无痛性静脉穿刺相关因素。结果:常规静脉穿刺法比快速静脉穿刺法患者感觉疼痛程度高,无痛性静脉穿刺相关因素与血管大小、血管弹性、选择血管部位、与穿刺的方法、与进针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结论:掌握无痛性静脉穿刺的方法、原因与技巧,更加便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它会减少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从而能够真正实现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达到一个高水平。

【关键词】静脉穿刺;疼痛;相关因素;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020-02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的无菌液体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1]。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基础操作技术最常见的一项,也是治疗疾病用药主要途径之一。由于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常常使患者恐惧而不能配合治疗,尤其是对于病程长的住院患者更是难以接受,因此对无痛性静脉穿刺相关因素探讨是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讨课题,能解除或减轻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科的住院患者,年龄在39-90岁之间,长期医嘱静脉输液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每一组静脉穿刺次数200次。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则传统的浅静脉穿刺法,采用2次进针法进入血管,即常规消毒皮肤后,针头与皮肤呈20°角轻轻挑起皮肤进入皮下沿血管滑行一段后再潜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固定。实验组是采用浅静脉快速静脉穿刺法,即常规消毒皮肤后,针头与皮肤呈20°角快速进入皮下入血管,回血后不再进针固定。按自制表格对病人疼痛程度描述用:无痛、有点痛、很痛、最痛来评估,对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疼痛因素对比探讨。

2结果

50例常规静脉穿刺法(实验组)与50例常规静脉穿刺法(对照组)各200次疼痛分析因素结果见表1,表2。选用Ridit分析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分析项目都是实验组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

表1对照组对50例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200次疼痛因素分析表明:血管大弹性好,血管小弹性好,无痛性静脉穿刺的机率不高,比例不大,大血管占9.23%,小血管占3.45%,有点痛大血管占44.62%,小血管占48.28%,很痛、最痛还是占有很大百分比;血管大弹性差、血管小弹性差无痛性静脉穿刺机率为零,有点痛、很痛、最痛占有一定百分比。表2实验组对50例快速静脉穿刺法200次疼痛因素分析表明:血管大弹性好、血管小弹性好无痛性静脉穿刺百分率很高,大血管占44.11%,小血管占34.48%;血管大弹性差、血管小弹性差无痛性静脉穿刺同样占有一定百分比,大血管占25.64%,小血管25.71%;有点痛血管大小弹性好差都占有一定比例,但病人易接受;很痛、最痛比例不大。

3讨论

从解剖学及生理学得知:皮肤包括大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皮肤的痛觉神经比其他任何组织都多,而且针刺的部位愈接近皮肤表面,痛觉越明显,因为疼痛的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皮肤痛觉的产生可能就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下,引起皮肤组织内某些致痛物质的释放,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产生致痛的传入冲动的缘故[2]。不同人对同样刺激引起痛觉的描述和反应有很大差异,因此两种静脉穿刺法对病人疼痛程度描述用:无痛、有点痛、很痛、最痛来评估。

对照组是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则是传统的浅静脉穿刺法多采用2次进针法进入血管,即常规消毒皮肤后针头与皮肤呈20°角轻轻挑起皮肤,进入皮下沿血管滑行一段后再潜入血管内。这种穿刺法针头在皮肤与血管之间停留时间长,对神经末梢损伤大,痛觉比较明显。表150例常规静脉穿刺200次疼痛因素分析表明:无论患者血管多大,弹性多好,达到无痛性静脉穿刺次数不多,患者感觉无疼痛穿刺程度不高、穿刺感觉疼痛集中表现为:有点痛、很痛、最痛范围比较高,进针时间长短与病者痛觉程度有很大差异性。

实验组是采用快速静脉穿刺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有两个目的:一是从血管上方直接进针入血管,这样使针头从皮肤注入血管时间短,可以避开伴行的神经,病人痛苦少,无痛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病人喜欢无痛苦。二是进针见回血固定不再进针,曾有临床实验表明:针头进入血管长,无论动物还是患者,其疼痛反应、血管壁损伤、管周组织淤血、血管阻塞程度等明显高于针头进入血管短的一组,而且每根静脉平均使用寿命也明显短于针头进入血管短的一组。故在确保针头进入血管,达到牢固定前提下,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表250例快速静脉穿刺200次疼痛因素分析表明:血管弹性好无痛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血管弹性差但由于进针达到快、稳、准患者感觉疼痛的程度不大,病人易接受痛苦少;手背合谷处的血管比手背尺侧处血管穿刺痛觉比较明显,主要原因是与神经分布有关;进针的时间长短与病者痛觉程度有很大关系,进针时间长病者感觉疼痛很明显,进针时间短疼痛感不是很明显易接受,虽然有点痛但很快消失。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静脉穿刺法,根据患者对两种静脉穿刺疼痛程度因素分析说明:快速静脉穿刺法优于常规静脉穿刺法,总结出无痛性静脉穿刺相关因素与穿刺方法、进针时间长短、选择血管部位、血管弹性、血管大小有一定关系,只要懂得原因和原理,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与技巧,才能更好为病人进行无痛性静脉穿刺,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真正体现护理技术操作不断更新,日益得到完善与进-步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顺秋,吴殿源主编.现代实用护理管理.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1(1):377

[2]生理学编写组.生理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