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青主女科》浅谈功血的中医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从《傅青主女科》浅谈功血的中医治疗

贾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07级中西医结合妇科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83-0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西方医学认为机体受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诸如精神紧张、情绪变化、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及环境、气候骤变等影响时,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而导致月经失调。而祖国医学则认为其发生机理责之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紊乱,导致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西医对功血的治疗多用雌、孕激素,治标而不治本,且副作用大。祖国医学通过辨证论治,对证失治,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常常取得较好疗效。

傅青主是我国明末清出的著名医家,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医论独到,理法严谨,方药简效,循古而不拘古,堪为妇科之经典,在中医妇科中有较深的影响。其调经门中所论的“经水先期、经水后期、经水先后无定期、经水数月一行、经水过多”和血崩门中所论的“血崩昏暗、郁结血崩”均属于功血范畴。笔者试将《傅青主女科》中有关功血的论述做以下探析,以指导临床。

1从肝脾肾三脏立论

“经水出诸肾”是《傅青主女科》中的一句名言,是傅氏长期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的结晶,体现了他调经的基本观点——重肾补肾。肾藏精,精化血,精血同源而相互资生,且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是至阴之精,而有至阳之气,故其色赤红似血,而实非血,故谓之天癸。肾精充足,血海满盈,月经才能如时而下。《女科》调经门中数篇内提到“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夫经水者,乃天一之真水也,满则溢而虚则闭”。肾有阴阳二气,为水火之宅。肾中阴水亏虚,则可致虚火亢盛,冲任血海不宁,而发月经先期,甚则发为血崩昏暗。嗜欲之人损天然之气,肾虚气血亦亏,故见经水数月一行。另傅氏在经水后期中论到“夫经本于肾,而其流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故经来而诸经之血尽来附益,以经水行而门启不遑迅阖,诸经之血乘其隙而皆出也,但血既出矣,则成不足。”

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傅氏认为月经病的发生与肝的功能失常有密切关系,尤重视“肝郁”这一病机环节。肝为冲脉之本,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的作用。妇人情志失调、肝气郁滞,导致疏泄失司,开合受碍。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气之或开或闭”,肝郁肾气不宣,则发生“经水先后无定期”。在治疗妇女郁结血崩时,傅氏提到“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肝之性急,气结则其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傅氏治之宜平肝开郁而兼止血,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若徒开其郁,而不知平肝,则肝气大开,肝火更炽,而血亦不能止矣。”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傅氏调经重视顾护脾胃之气。傅氏虽把肾提升到很重要的地位,然并不把肾看作是月经产生的唯一重要脏腑。他认为“肾水之化,实有关于心肝脾”。脾气化液而生血,即水入于经,其血乃生之意。脾旺则能统血,而经自行。女子月事不调,因脾胃伤损,不能生血、统血。妇人以血为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荣卫不足,月经不行。脾气虚生血不足,血海亏虚,则发为“经水数月一行”。治法不止主于滋水,而主于补土,是培后天元气之本。

傅氏论治月经病,并不是孤立的从肝、脾、肾三脏立论,他非常重视肝、脾、肾三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五脏的阴阳皆以肾阴肾阳为根本。“夫经本于肾,而其流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肾主藏精气,精气的盛衰是天癸至、竭的决定因素。肝主疏泄,人体气机的顺畅有赖于肝气的调达,气机调畅是女子经血排泄是否通畅有度的重要条件之一。肾属水,肝属木,肾为母,肝为子,母子之气相通,相互影响。傅氏认为:“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肾郁而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或曰肝气郁而肾气不应,未必至于如此。殊不知子母关切,子病而母必有顾复之情,肝郁而肾不无缱卷之谊,肝气之或开或闭,即肾气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治法宜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郁既开,而经水自有一定之期矣”。此创“开肾郁”之先河。肝郁日久,郁极化火伤阴,下耗母气而伤精血。脾主土,其对水谷精微的运化是肾精的物质基础,并受到肝气的克制。脾旺气血生化有源,肝方能有所藏,疏泄有度,经血自调。

2.以气血为本

古人云:“妇人属阴,以血为本。但人肖天地,阴常不足,妇人加乳哺月经之耗,是以妇人血病者多。”傅氏受先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在“经水过多”一节中,傅氏认为“血虚而不归经”导致经水过多。“倘经多果是血旺,自是健壮之体,须当一行即止,精力如常,何至一行后而再行,而困乏无力耶!惟经多是血之虚,故再行而不胜其困乏,血损精散,骨中髓空,所以不能色华于面也。”打破了世人“见经水过多,谓是血之旺”的错误理论。

又如“血崩昏暗”一节中,傅氏认为不能单纯重视治血而忽视治气,暴崩失血之时,最易使元气衰败于顷刻之间,出现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此时顾护元气,止血固脱,势不可缓。傅氏“全不去止血而惟补血,又不止补血而更补气,非惟补气而更补火”,认为“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然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单补血而不补火,则血又必凝滞,而不能随气而速生”。气赖血充,不补其气,无以摄血但不补其血,无以化气,故补气的同时,须兼顾补血。这对当今临床功血导致的继发重度贫血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辨寒热虚实

古人常将经水先期而至者认为是“血热也”,后期而至者认为是“血虚者”。然傅氏治疗经水先、后期并非一概血热、血虚而论,而更辨其寒热虚实。“夫同是先期之来,何以分虚实之异?盖妇人之经最难调,苟不分别细微,用药鲜克有效。先期者火气之冲,多寡者水气之验,故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盖后期之多少,实有不同,不可执一而论。盖后期而来少,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血寒而有余。”“治法宜补中温散之,不得曰后期者俱不足也。”傅氏审因,分而治之,其效显验,实有妙理。

4.治病求因,标本兼治,组方精要,选药有法

在治疗上,傅氏治病求因,标本兼治,选方用药颇为精妙,其治疗大法可归纳为滋肾、顺肝、补脾、益气、养血,而在具体临床应用上,傅氏并非孤立用之,而是兼顾多方,使其相辅相成,共达从根本上调整脏腑、冲任之功。下面从各节分别论述。

先期而量多,肾中水火太旺,治宜清热而起滋水之功,方用清经散,重用熟地、白芍滋水而火自平,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少清其热,佐以白茯苓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先期而量少,肾中水亏而火旺,应补水泄火,方用两地汤,以生地黄、元参为君,滋阴清热,白芍、阿胶补水,麦冬养肺阴,以达金水相生之效,水足则火自消,佐以地骨皮清热治其标。

经水后期,治宜补中温散之,方用温经摄血汤,熟地、白芍、白术、续断、五味子“大补肝、肾、脾之精与血”,加肉桂祛其寒,柴胡解其郁,川芎活气血,“是补中有散,而散不耗气;补中有泄,而泄不损阴,所以补之有益,而温之收功”。

经水先后无定期,治宜舒肝肾之郁,方用定经汤,重用熟地、菟丝子、山药,补肝肾之精,佐以柴胡、白芍舒肝,“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之精旺而水利”,不忘当归养其血,白茯苓健脾气,经水定期而至。

经水数月一行,嗜欲之人损天然之气,肾虚气血亦亏,宜健脾益肾、解郁清痰,方用助仙丹,菟丝子、白芍、山药、杜仲、白术、茯苓平补肝脾肾,少火生气,“不损天然之气血,便是调经之大法”,不用通药而经自通。

经水过多,行后复行,面色萎黄,身体倦怠,困乏愈甚,治宜大补气血而引血归经,方用加减四物汤。四物汤补血,黑芥穗引血归经,加白术、荆芥,补中有利;加山萸、续断,止中有行。“血足而归经,归经而血自静”。

血崩昏暗,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汤。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温益气、振奋脾阳,生血摄血;熟地纯静救阴;当归行血补血;黑姜味苦辛热,补火生阳,回阳则气固,姜炒炭后去其辛味,炒黑有止血涩血之功,有补中收敛之妙。虽药仅六味,却融益气、补火、救阴、化瘀诸法于一方,共凑甘温助阳、固本止崩之功。

郁结血崩,傅氏针对病因,治以开郁为主,佐以平肝,而兼止血,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方中柴胡开郁;白芍平肝;白术利腰脐;荆芥通经络,炒黑则血有归还之乐;丹皮清骨髓之热;生地清脏腑之炎;当归、三七于补血之中行血;可加入贯众炭增强止血之力。治病求因,标本兼治,自然郁结散而血崩止。

从上可见,傅氏立法谨严,主次分明,各法相通,浑然一体,不可分而置之,遣方用药甚是细腻周全、醇和平稳。其选用的药物大都有或炒、或蒸、或浸、或洗等炮制要求:如芥穗炒黑、贯众炒炭,增强止血之功;干姜炒黑不仅可增强止血之功,且可缓和干姜性温刚燥之弊;熟地酒蒸,增强滋阴养血之力;白芍、菟丝子酒炒,增强滋补肝肾之效;白芍醋炒则功重柔肝;白术土炒,引入脾经;黄柏盐水浸炒,咸以入肾;当归酒洗,重在养血活血等。经过炮制,使药物的治疗作用更加突出,疗效更加显著。然不论古人还是当今医家,能做到用药如此考究之人鲜矣,实值今人效仿,如临床医生能注重此点,用之于临床,疗效将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女科》在以上有关功血的论治中,除了强调肾、肝、脾的关键作用,还重视应用其五行生克乘侮,以气血为本,辨其寒热虚实,对证施药,用药精当,其辨证论治理论独树一帜。后者习其理,取其方,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凑不断加快,工作压力变大,往往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功血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30%。故傅氏理论对指导现代临床功血的治疗、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待吾辈进一步详尽探究。

参考文献:

[1]傅山.傅青主女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7~8,11~12,14~18,23~24。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