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1

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益

陈邦凤

陈邦凤如皋市江安中学

一直以来,英语课堂上的提问是英语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也是专家们倡导的Question&AnswerMethod。事实上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说不上创新能力了,最终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学生的问题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于学生亲历的事物中,来自于学习过程中,来自于生活实践中。各学科教材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很接近,很多知识及其现象都常在生活中见到,只是学生没有注意,没有观察,没有思考,没有联想,没有探究,也就是没有问题意识,“熟视无睹”,到头来没有从中发现问题,最终不能提出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教学上要加强学科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全生疏的东西很难引起兴趣,而特别熟悉的内容又容易使人厌烦,引不起兴趣,也就不会产生问题意识。只有那些与已知的知识有联系,又能使人获得新知识的内容才容易引起人的兴趣,经验和研究表明,在有序的结构中去提取有序的知识必然是迅速而准确的,这是因为“问题意识”产生于“旧知识的锚桩上”。例如:在教学“breakdown”时,我们可以把以前学过的“breakout,breakinto”联系起来,在引申到“breakup”。有了这个板块,学生们自然而然产生组合现象、产生联系和疑问,即萌发新知识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查阅相关资料,排除知识含混,构建新知识结构,加强理解、记忆和应用。

其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要富于变化,不断赋予新意。如果教学的形式方法总量那样单调、呆板,就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便是一句空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和学习兴趣的效果。教育心理学认为效果是可以激发兴趣的,当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或学习时,如果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会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兴趣。若一味努力却丝毫不见成效,则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兴趣。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把简单问题让较差的学生思考回答,而较难的问题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让差生只做最基本的题目,而学习较好的学生还要做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题目。这样,人人都能体验成功,也都会有满足感,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观察是学生萌发问题意识的首要因素。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进来的,即观察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我可在中人之上。”可见,观察是问题的开始,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就不可能对事物提出问题,不可能提出新见解,也不存在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例如,英语学科的交际性很强,教师除了提供挂图、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生活中的知识,拓宽学习的广度。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经过大脑整合汇总,成为问题意识的源泉。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让学生观察而提出问题,事先都应该考虑选择一定的观察方法,或是几种观察方法一起配合使用。这样,学生才能获取正确的、丰富的、全面的科学知识信息,为英语问题意识的萌发提供“肥沃的土壤”。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目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这是新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