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阵激光对女性黄褐斑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点阵激光对女性黄褐斑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郑军

(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点阵激光对女性黄褐斑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60例。A组给予点阵激光治疗,B组给予脉冲光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B组为18.3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女性黄褐斑患者行点阵激光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点阵激光;女性;黄褐斑;治疗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5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134-02

黄褐斑是临床皮肤科中发病率较高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其发病部位多为面部,且表现为对称蝶状分布特征。雌激素含量增多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所以其高发群体为女性[1]。临床中该病的治疗手段较多,如化学剥脱、外用脱色剂和物理磨削等,但疗效欠佳。研究中选择本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点阵激光对该病女性患者的整体疗效,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为研究主体。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直接批准。随机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60例。A组中,年龄范围是26~47岁,平均(36.21±0.57)岁;病程范围是3个月~8年,平均(2.15±0.54)年;分型为:表皮型14例,真皮型9例,混合型37例。B组中,年龄范围是25~44岁,平均(36.22±0.42)岁;病程范围是4个月~9年,平均(2.17±0.19)年;分型为:表皮型16例,真皮型10例,混合型34例。对比以上数据,不存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A组给予点阵激光治疗:叮嘱患者卸妆洗脸,分析其皮肤类型、黄褐斑大小与深浅度,并给予个体化治疗。于其面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3466,2010-09-29),静待30min后给予表浅性麻醉处理,同时为其佩戴护目镜。将激光能量设置为8ml/MTZ,进行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后冷敷胶原蛋白面膜30min。每日治疗3次,持续5d,治疗频率为每月1次,共3次。

B组给予脉冲光治疗:叮嘱患者卸妆洗脸,佩戴护目镜,于面部涂抹凝胶,使用高能量的脉冲式闪光灯进行斑点照射治疗,以出现轻微烧灼感为宜。每日治疗5~6次,治疗频率为每3周1次,共3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平均时间、每次治疗后的灼点愈合时间、色斑消退程度等临床指标;并记录其红斑、轻度紧绷感、明显烧灼感、肿胀和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临床指标用(x-±s)表示,行t检验,不良反应情况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临床指标

A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黄褐斑是临床皮肤科的高发病,其发病机制与具体病因不详,可能与遗传、日光照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内分泌改变和皮肤微生态变化等因素相关[2]。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或激光等方式治疗该病。脉冲光技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其可淡化斑点,但照射范围较大,容易引发不良反应[3]。点阵激光是治疗该病的新型技术,其通过光热作用使斑点部位形成MTZ(微小热损伤区),进而对真表皮交界和表皮角质细胞等部位的真皮成分或黑素造成微损伤。损伤组织会在2~7d后经皮脱落,使黑素细胞得到清除,进而发挥治疗作用。其属于微创治疗手段,具有祛斑效果佳、治疗安全性高等优势[4]。其操作流程较脉冲光技术复杂,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应确保各个小孔间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损伤正常皮肤。结果为:A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B组(18.33%)(P<0.05),与张国平[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点阵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红梅,梅文龙.点阵激光联合景天祛斑胶囊治疗女性黄褐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6):791-794.

[2]鲍琳琳,李远宏.1550nm点阵激光与红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对比[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6):453-456.

[3]朱江婷,叶俊儒,唐蓉芳,等.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还原型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短期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6(2):44-46.

[4]雷旭光,张永玉,于炳洋.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7(2):135-136.

[5]张国平,黄壮峰,董佳辉,等.点阵激光联合景天祛斑胶囊治疗女性黄褐斑短期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5(5):54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