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PP模式下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PPP模式下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孔桂萍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本文针对PPP模式下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农村污水治理采用PPP的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目前广泛开展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PPP农村生活污水项目管理模式

引言

近年来,为确保村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水体质量,构建和谐美丽新农村,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日渐进入了各地政府的议程。目前,部分市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正采用PPP的项目管理模式。PPP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泛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1]。在国内,PPP模式被应用在污水处理、市政工程、农村环境处理、廉租房建设等[2-3]。本文主要分析PPP模式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用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总结了PPP模式的优缺点。

1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目前PPP模式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政府一般都是将整个县域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捆绑招标。这类型的项目体量大,前期工作量大,设计过程中某一项目的滞后会影响整个PPP项目的进度。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1项目的选址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因为某个子项目选址不满足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而要重新选择建设地址的问题,从而影响项目的后续进度。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需要满足设计等相关规范要求外,满足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在前期设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环境保护相关要求中,需要考虑选址的用地性质,注意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和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其次,污水处理设施的周围水体能满足排水的纳污要求。除此之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位置需要与村居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1.2工艺选择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基本思路可归纳为分类设计、因地制宜、远近结合。PPP项目涉及的农村数量多,规模较小,分布分散,地势高低不一,需要探索不同类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方案。工艺选择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势,选用水塘和废弃洼地,利用生物技术去除污染物。对于距离村居较近的建设选址,可选择适合地埋和加盖的工艺。

归纳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以土地处理为主的治理技术,生物膜、稳定塘处理系统,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系统,集中型污水处理厌氧一好氧工艺等。目前,厌氧+耗氧的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在国外已经被推广应用。该工艺所需要的设备简单,能源消耗低,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天津科技大学发明的一体化地下厌氧耗氧处理装置,应用于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小,整个设施为一体化地下构筑物,目前处于推广阶段[4]。厌氧+耗氧的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可作为国内农村污水处理将来的发展方向。

1.3成本有效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PPP项目前期成本投入大,项目成本的有效性保证资金投入充足是PPP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根据以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中成本有效性的缺陷,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节约成本:(1)节省管网费用。在考虑臭气或者噪声不影响村民生活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污水处理设施离村庄的距离,最好是在村庄内部建设处理设施,以减少管网铺设长度。(2)削减重复研发费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使用的技术大多由成熟技术发展而来,在实际应用时并不应该花费过多费用。(3)通过设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造的大致标准,降低工程造价,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费,避免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成“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减少不必要的土建和设备购置费用[5]。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PPP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2.1优点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通常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资金压力大,投入不足,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二是缺乏专业的运营队伍,污水处理后水质达不到预期的环境治理目标要求,无形中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益;三是少数开征污水处理费的乡镇征收比例和标准偏低,使得收支差额较大,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采用PPP的项目管理模式,将多个污水处理项目“打捆”招商,扩大投资规模,可以增强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解决建设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并且可以实现规模化运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益,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进展。此外,PPP模式的引入可使原本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得到合理的分配。不仅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和债务风险,有效引入私人部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而且为私人部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6。

2.2缺点

推进PPP模式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如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监管、清晰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信用体系和财务制度、专业化的机构和人才的支持等。目前我国PPP模式的运作缺乏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的支持,PPP法律的制定仍在进行中。

PPP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在整个建设周期注重契约精神。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我国各级政府面临地方债务压力较大、信用环境差等问题,形成契约意识薄弱、官本位思想严重的现象。这就使得承担PPP项目的企业会面临政府违约风险。一旦政府出现支付违约,企业便无法支持,陷入困境,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严重危机。

每一个PPP项目都面临一系列系统性风险及临时性风险。在我国应用PPP模式时,对风险缺乏事前充分的认识、论证以及风险管理经验的缺乏和合同中的责任不清,很容易使PPP项目陷入困境。在风险分担方面,风险分配的不均衡容易导致私人投资者的总体风险增加,并最终导致成本增加。

3结语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PPP的项目管理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PPP模式下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从项目选址、工艺选择和成本有效性等方面全面考虑。政府和企业需要认清PPP项目模式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更好地运用PPP项目模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9):92-5.

[2]施颖,刘佳.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期决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6):18-23.

[3]姚东旻,刘思旋,李军林等.基于行业比较的PPP模式探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3-33.

[4]李化君,余天翔,彭瑜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进展研究[J].人民珠江,2010,31(1):49-51.

[5]郝前进,张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研究—以上海和苏南地区为例[J].中国环保产业,2009(4):51-54.

[6]左蓉.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项目的实践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2):188-188.

作者简介孔桂萍,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环保工程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