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糖尿病前期的意义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糖尿病前期的意义评价

周核

邵阳市中医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究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有何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相关护理,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比较满意,疾病进展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治疗和护理,可明显延缓疾病的进展步伐,促进糖尿病高危者的健康管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理论;糖尿病前期;血糖;效果

近年来,随着肥胖、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T2DM患者均伴有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IR)[1],现阶段治疗主要是在传统的控制饮食、规律锻炼和服用降糖药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胰岛素。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引进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明显减慢疾病进展的步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远期预后相对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之间,我院内分泌科共确诊9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糖调节受损,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均无严重的心功能损害,肝、肾、视网膜未受累及,就诊前未使用降糖药或其他相关药物。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2—67岁之间,平均38.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40.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本病程和并发症、用药状况差异不大(P>0.05),符合研究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糖尿病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措施: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包括患者及家属疾病基本知识宣教、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患者心理辅导、药物用法、不良反应及处理等。(1)组织患者及家属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2)血糖的控制是一个比较漫长而且规律的过程,应培训患者及家属自行监测血糖和用药。于餐前15-20分钟时进行测定,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避免血糖过低[2]。(3)在治疗过程功能中,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丧失治疗的信心,需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给予适当的鼓励、支持,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4)患者的饮食应做到规律进餐,不宜过饱,避免酒精饮料、甜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等,粗、细粮搭配食用[3]。(5)适量运动:患者无明显视力障碍时,可于餐后半小时进行适量运动。

1.3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病情进展较慢,具体结果见下表。

3.讨论

糖尿病是威胁现代社会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缺乏,导致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障碍[4],有毒代谢产物积累,产生各种致命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成人多见,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常引起并发症或于体检时发现[5-6]。糖尿病前期,是指患者多出现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但未达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等状态,患者处于糖代谢的不同程度异常向糖尿病转变的阶段,对这一阶段的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专业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糖尿病早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是在当代医学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养生疗法和传统中医理论的辨证统一和联合应用[7],对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糖代谢异常等情况实施早期干预,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欲病救萌,三是既病防变[8],糖尿病为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规律的用药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9],随着血糖水平的不断波动、各种并发症的相继出现,患者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抑郁症状,疾病本身可导致或加重抑郁症状,且患者的抑郁症状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血糖调节血糖控制水平,需早期进行干预治疗[10],否则将出现严重后果,我院自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疗效较为满意,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减慢各项并发症的发生速度,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阳阳,徐丽梅,马建伟,董静,刘文君,黄薇,温井奎.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09):11-13,26.

[2]孙涛,武留信.中医未病思想与“慢病后备军”健康管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252-253.

[3]牛潘芳,谢雁呜,王永炎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建立慢病风险评估模型的指导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976-2978.

[4]王苏娜,韩励兵.浅议针灸“治未病”[J].中医针灸,2009,29(8):667-669.

[5]冯淑娟,梁全保,梁泽琴.稳胰胶囊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干预保护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13-314.

[6]宋郁珍,商洪才,郭利平.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价值和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02):215-219.

[7]SeshasaiSR,KaptogeS,ThompsonA,DiAngelantonioE,GaoP,SarwarN,WhincupPH,MukamalKJ,GillumRF,HolmeI,NjlstadI,FletcherA,NilssonP,LewingtonS,CollinsR,GudnasonV,ThompsonSG,SattarN,SelvinE,HuFB,DaneshJ.Diabetesmellitus,fastingglucose,andriskofcause-specificdeath.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1.364.(9):829-841.

[8]乔伟,万龙珍,倪茂昌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前期社区干预中的指导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09):1424-1425.

[9]张定华.王坤锋中医治未病与糖尿病前期的防治[J].中医临床研究2011.(01):72-73.

[10]刘树林.凌燕“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3.33.(06):5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