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疗

梅海军

梅海军(双城市人民医院第二住院部黑龙江双城150100)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3-0138-02

【摘要】变应性鼻炎系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发作两种,前者的过敏物质以室内尘、螨、霉菌等为主,后者主要为花粉。多见于中青年,常有家族遗传史。本文试图通过对造成鼻炎的不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治疗意见。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系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发作两种,前者的过敏物质以室内尘、螨、霉菌等为主,后者主要为花粉。多见于中青年,常有家族遗传史。

诊断

根据1997年海口鼻科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条件如下:

(一)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

1.记分条件

①常年性发病,具有打喷嚏(3个/次)、流清涕和鼻粘膜肿胀3个主要表现,一年内发病日数累计超过6个月,一日内发病时间累计超过0.5小时。

②病程至少一年。

2.记分标准

①有明确吸入物致敏原线索,有个人和/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各1分,共3分。

②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至少一种为(++)或(++)以上;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或变应原鼻激发试验阳性,且与皮肤试验及病史符合,各得2分,共4分。

③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粒细胞阳性和/或鼻粘膜刮片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阳性得1分。

得分6~8分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3~5分为可疑变应性鼻炎。

0~2分可能为非变应性鼻炎。

(二)花粉症

1.季节性发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合,至少两年在同一季节发病。

2.发作期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发作期鼻分泌物(和/或结膜刮片)嗜酸粒细胞阳性,或鼻粘膜刮片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阳性。

4.花粉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一种为(++)或(++)以上,或变应原鼻激发试验阳性,眼结膜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一)血管运动性鼻炎

无家族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常与温度变化、情绪变化、精神紧张、疲劳、内分泌失调有关,变应原皮肤试验阴性,血清特异性IgE测定为阴性。

(二)非变应性鼻炎嗜酸粒细胞综合征

无家族变态反应性疾病史,鼻分泌物中可查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变应原皮肤试验及血清特异性IgE测定为阴性。

治疗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二)特异性脱敏治疗

1.常规脱敏法根据病史及皮试结果确定特异性变应原及起始浓度,逐渐递增剂量与浓度,至变应原浸液达到一定浓度后改为维持量注射,注射间隔逐渐延长,一般疗程不少于3年。

2.快速脱敏治疗多用于花粉症,变应原的起始浓度高,递增幅度大,注射间隔时间短。此法应在患者无症状期进行,一般在花粉播散季节前3~4个月开始。起始浓度可通过终点滴定法确定,每天注射1~2次,递增幅度为100%,达到最大剂量后,改用维持量,每10天1次,直至花粉播散期,中止治疗。快速脱敏虽疗程短,但易发生过敏反应,如休克、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荨麻疹等。故多需住院治疗。

(三)非特异性治疗

1.组织胺脱敏治疗采用低浓度磷酸组织胺皮下注射,每周2次,逐渐增加浓度与剂量,使机体对组织胺产生耐受性,由于组织胺仅是变态反应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故疗效不肯定。

2.封闭抗体脱敏疗法用胎盘酯多糖1mg,肌肉注射,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可使抗体IgG含量上升,进而发挥封闭抗体的作用。

3.抗组胺药扑尔敏或酮替芬有嗜睡等副作用。无嗜睡作用的抗组胺药有息斯敏或开端坦等。

4.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二钠,20mg,鼻内吸入,每日3~4次。

5.类固醇激素

(1)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可减少其对全身的副作用,如安得新,雷诺考特等。

(2)花粉症严重发作者,可应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康宁克通40mg,肌肉注射,可维持4~6周。

6.血管收缩药如1%麻黄素或复方麻黄素滴鼻,可改善鼻腔通气。

7.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对下鼻甲前端及鼻中隔相对应部位,鼻丘进行激光、冷冻、电灼、微波等治疗可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8.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1)对伴有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翼管神经切断术可经鼻、上颌窦、鼻中隔或硬腭进路,确定翼管口位置,切断翼管神经,并电灼断端。术后患者常伴眼干等并发症。

(3)筛前神经切断术可经眶、筛窦进路切断筛前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