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对支气管结核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 3

治疗性沟通对支气管结核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罗茂华吴菊赵桂英童永清钟静

罗茂华吴菊赵桂英童永清钟静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评价治疗性沟通对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期间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5例住院支气管结核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其中,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为对照组,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为实验组,实验组2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在确诊支气管结核后及镜下治疗1月后进行希望水平量表(HHI)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提高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希望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支气管结核;镜下治疗护理;希望水平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183-02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ofthetherapeuticcommunicationonthelevelofhopeduring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bronchialtuberculosis..Methods:Of55casesofendobronchialtuberculosispatientsaccordingtothelengthofpackettime.Amongthem,October5,2012to2013asthecontrolgroup,inNovember2013toDecember2014astheexperimenta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27casesonthebasisofroutinenursingcaregiventherapeuticcommunicationandcontrolgroup(28cases)wastreatedwithroutinenursing.Thetwogroupsweretreatedwiththehopelevelofthequestionnaire(HHI)afterthediagnosisofbronchialtuberculosisandthemirrorafterJanuary.Resultsb: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indexesofthetwogroups(p>0.05)andthedryprognosis.Thelevel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therapeuticcommunicationcanimprovethelevelofthepatientswithbronchialtuberculosis,improvethetreatmenteffectandpromotetherehabilitationofpatients..

【Keywords】Therapeuticcommunication;EBTB;Endoscopictreatmentofnursing;Levelofhope

支气管结核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的黏膜、黏膜下层、平滑肌、软骨及外膜的结核病〔1〕。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及提高,其检出率大大提高。目前,全身用药及镜下治疗是治疗支气管结核的重要手段,镜下治疗的漫长过程及疾病本身均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以沟通为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解决患者现存主要问题,选择时机,有目的,有原则,分层次地进行针对性的沟通〔2〕。同时,治疗性沟通也是心理学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帮助患者应对焦虑等不良情绪,表达情感支持、提供信息和反馈、纠正非理性认知,给予希望的一种护理沟通〔3〕。本研究旨在通过治疗性沟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为支气管结核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在自贡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治疗的支气管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镜下及病理活检诊断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②处于镜下治疗期且了解病情的患者;③意识清楚,听力及表达无障碍的患者;④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肺疾病,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②因各种原因未行镜下治疗者;③有精神障碍的患者;④不愿参加本项研究者。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55例,按时间顺序分组,其中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为对照组28例,2013年11月至2014

12月为实验组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研究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取患者,患者确诊支气管结核的当天由研究人员向患者解释研究目的、研究时间、研究内容,对患者治疗及康复的意义,取得其知情同意后签字。两组患者均在确诊后第一天及镜下治疗1月后进行希望水平量表的测量。对不能独立完成问卷者,由家属及研究人员协助完成。

2.1研究人员构成

参与研究者共五名,主研者长期在气管镜室工作,并直接参与患者的镜下治疗,长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反应,具有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参与研究者,都有护师及以上资格证书且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及以上学历,有良好的沟通及应变能力。其中一名主管护师有心理治疗师资格。

2.2制订评估表

由主研者查阅相关文献后结合临床实践及临床访谈编制患者镜下治疗术前、术后心理状态评估表,由小组成员讨论。在心理治疗师指导下通过。术前心理评估包括:担心镜下治疗风险;担心费用及治疗时间;担心术中不适;担心后遗症;担心疾病预后。术后心理评估包括:镜下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痛苦,担心下一次治疗;担心术后不舒适(咳嗽、咳痰,气促);内心孤独,希望家人陪伴,又怕麻烦家人;担心长期用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2.3治疗性沟通的实施

2.3.1实验组

(1)术前护理干预:①患者确诊支气管结核后24h内,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患者社会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对疾病的认知、应对方式等,指导患者填写心理评估表、希望水平量表。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为5类:担心镜下治疗风险;担心费用及治疗的时间;担心术中不适;担心后遗症;担心疾病预后。②制订、实施治疗性沟通。对担心镜下治疗危险的患者:告知镜下治疗的意义、方法及成功经验,介绍镜下治疗的医护人员与之交谈,解除顾虑。对担心费用及治疗时间的患者,告知支气管结核镜下治疗不是一两次就能解决的,镜下治疗与否,对其以后的生命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患者越配合治疗,其后期治疗就越少,当然费用也就越少。担心术中不适的,告知术中都要使用镇静、镇痛药,其检查和治疗都是在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下进行,患者基本上感觉不到不适。担心后遗症的患者,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与其苦于想象疾病的最终结果,不如把全部精力用在配合治疗上。对担心预后的患者,每次镜下治疗后都让其观看采集图像,让他(她)看到治疗效果,增强治疗信心。

(2)术后护理干预:①患者镜下治疗48h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填写术后心理因素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分为:感觉有一定痛苦,担心下一次治疗;不舒适(咳嗽、咳痰、气促);内心孤独,希望家人陪伴,又怕麻烦家人;担心长期用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②制订、实施治疗性沟通。对感觉痛苦的患者,术前认真指导正确地雾化麻药,镇静、镇痛药用量要够,术前建立静脉通道,术中病人出现反应后遵医嘱再追加用量,确保病人尽量舒适。对感觉不舒适者,要嘱咐病人卧床休息,术后能进食后,多饮水,以利于痰液咳出,告知病人,咳嗽、气促是由于疾病及术中刺激造成的,只要坚持治疗,这些症状将会逐渐消失。支气管结核患者,由于早期痰中带菌率高,需隔离治疗,病人感觉与亲人和朋友分开,内心十分孤独,对于此类病人,要告知暂时地与亲人和朋友分开,是为了保护朋友和家人不被传染,而且这种分开是暂时的,随着痰菌转阴,只要注意呼吸咳嗽礼仪,还是能与家人和朋友正常相处的。在隔离期间,护士要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和帮助。支气管结核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结核药,其服药时间比一般肺结核患者还要长,用药期间,病人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如全身皮肤变黄,乏力,肝功能损害等,另外,每次镜下治疗都要使用镇静及镇痛药,病人觉得会影响记忆力,针对病人的反应,护士要告知病人,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并告知病人这些反应在停药后会逐渐恢复,护士还要指导患者服药期间定时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3)治疗沟通时间:确诊支气管结核后24h内;第一次镜下治疗前、后;第二次镜下治疗前、后;镜下治疗后四周。每次时间为20-30分钟。在干预前及镜下治疗1月后进行希望水平量表的测量。

2.3.2对照组

镜下治疗前后按疾病常规进行护理。患者镜下治疗前及镜下治疗后1月进行希望水平量表的测量。

2.4观察指标

希望水平量表(HHI)采用赵海平〔4〕翻译的Herth希望指数量表,该量表包含12个条目、3个维度(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分为12-48分,分数越高说明希望水平越高。其中总分12-23分为低水平;24-35分为中水平;36-48分为高水平。希望水平量表的Cronbach,sa为0.87,重测信度为0.92。

2.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包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质性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干预前后患者的希望水平变量组内比较时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3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水平均为中度水平,干预后实验组患者26例为高水平,1例为中等水平,对照组除3例为高水平外,25例为中等水平。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得分比较:(表2、3)

4讨论

4.1支气管结核患者镜下治疗期希望水平状况分析

由于以往检查和治疗手段的限制,很多支气管结核患者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肺组织毁损,肺通气功能障碍,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所以,当患者确诊为支气管结核后,随着对病情的了解,虽然不及癌症患者那样绝望,但内心却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对支气管结核患者来说,希望作为实现健康的一种积极的期待,对其行为和态度会产生有利的影响。有研究〔5〕显示,负性情绪与希望水平呈负相关。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患者希望处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对支气管结核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结核相比癌症来说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虽对治疗有所担心,但对疾病预后有所期待有关。干预后实验组希望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但对照组希望仍呈中等水平。这与实验组治疗性沟通及时的心理干预,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关。本研究显示,对支气管结核患者实施有效而可行的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4.2治疗性沟通能提高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希望水平

治疗性沟通是建立在与患者积极主动交谈的基础上,沟通的过程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压力,还能激发患者调试情绪来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从而帮助患者建立希望目标,使患者增强生活的信心。当患者被诊断为支气管结核及行镜下治疗前后,渴望医护人员的帮助来度过这一困难时期,而治疗性沟通能满足患者要求。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治疗性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给患者倾诉机会,同时确实解决患者的问题,能让患者解除心理负担,提高希望水平。另外,通过与患者的深入沟通,更有利于灵活性、个性化的沟通方案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希望的建立〔6〕。治疗性沟通也是心理学的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本研究显示,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制订针对性的沟通方案并有效的落实,能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增强治疗的信心。

5小结

支气管结核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其对患者生活、生存质量造成的影响,加之治疗的特殊性,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以往的研究多注重提高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对本类疾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支气管结核患者镜下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估,制订实施了治疗性沟通,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和信任,提高了患者的希望水平,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结核的几点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8):568-571.

[2]王维利。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316.

[3]ElizabethAK.Interpersondrelationshipprofessionalcommunicationskillsfornurses〔M〕.ElsevierScienceHealthSciencep,2006:29-30.

[4]赵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6-308.

[5]赵彩萍,方建群等.胃癌患者希望水平与人格特征、焦虑抑郁情绪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65-67.

[6]彭莉莉.癌症患者心理危机的希望支持护理干预〔J〕.2012,7(3):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