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周淑彦

(团结大街第三小学,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是既要会教书又要会育人。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注重实践、体验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途径

1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个体发展而言,知识的储备、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则是其未来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小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萌芽阶段,积极健康的教学引导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因此,班主任应该担负起德育责任,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加强其思想品德建设;其次,有利于班级管理的优化,德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缺乏德育的依托,班级管理中的矛盾会异常激烈,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包容和理解,班级管理规范难以推行,进而影响了班级正常教学实践的展开;最后,有利于班主任职业能力的提升,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班主任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革新德育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则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集中体现。

2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现状

在我国升学竞争逐渐激烈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成绩也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反而降低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关注。就当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而言,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德育教育方式太过单一化。在很多小学中,其所谓的开展德育教育,就是单一的开展思想品德课亦或者定期组织学生接受德育讲座,这种死板且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真正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讲座的时候,经常宣教的都是一些“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之类的空目标,这根本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内心,从而也不能带动学生想要成为一名品德思想健全的人。此外,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缺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这使得一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3.1制定科学的德育目标

在进行德育之前,先需要明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德育工作对小学生来说,具有纠正错误、规范行为、正面引导的重要作用,而要有效实现德育工作的这些职能,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在进行德育目标的制定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整体情况,了解小学生的道德现状;第二,制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的德育目标,并就德育目标的实现做出具体的规划。在进行德育目标制定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实行分层德育教学,使道德教育可以更有针对性。

3.2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首先,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不能仅是片面的讲道理,提要求,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例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对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多进行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关心学生,结合身边小事讲道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挖掘学生的长处进行表扬。恰当褒奖,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还能使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正。例如,上课前准备时,教师对不说话且书本准备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没有做到的学生不点名批评。这样的方式能使没做到的学生认识到不足并主动的效仿同学做好。

3.3以角色代入法而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自尊心极强,所以,教师在德育管理中,必须顾及学生的面子问题,避免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出现。为此,班主任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以角色代入法为例,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事件而编故事,使学生可以从中明白道理,进而改正自我的不足。例如,班级某生比较自私,教师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光头强不喜欢帮助别人,熊二喜欢帮助别人。他们俩有一天掉进山洞,其它小动物听到呼救后,快速把熊二救出来,留下光头强一个人担惊受怕。通过该故事,某生明白自己不应过于自私,最后改正了缺点。如此,班主任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德育管理的目的。

3.4借助多媒体技术,协助开展德育管理工作

多媒体已经被教育行业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普及德育知识,传播德育精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意识,同时多媒体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带着兴趣把学到的德育故事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能够真正把学到的或者看到的德育事迹融入在生活和学习中,进一步达到每位学生德育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例如,可以在每周五的下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不同优秀的品德故事,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看到的结合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帮助学生后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学生每次观看完道德视频故事时,我就会要求学生能够把看到的想法应用在实际生活周围,并且在下一次观看德育故事前,需要每一位学生能够把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内容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写出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随后根据每一位学生写出的内容进行评价,对优秀的文章贴墙展览,并且对这些学生在最后的考试成绩中进行适当加分,当然这并不是不公平的表现,而是在激励其他学生也能够向这些具有优秀品德的学生靠拢,使其也能够有一定的进步,这样就能够产生学生间争做品德优良的人,为学生后期的发展提供帮助。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籍晓玲.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6,(12):93.

[2]杨艳玲,法桂菊,李伟.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49.

[3]杨双萍.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