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研究

刘梅霞

(甘肃省成县人民医院甘肃陇南7425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4例,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疼痛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下肢疼痛状况,有效提高其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下肢静脉曲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252-02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生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该疾病以肢体沉重、乏力及下肢酸胀为临床主要症状,严重者常伴有下肢浅静脉扩张、迂回及溃疡等,从而对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联合曲张静脉剥脱术较常应用。但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此术式治疗后康复周期相对较长,且有明显疼痛[1]。因此,患者术后实施连续性的有效护理干预对其疾病转归至关重要。延续性护理是一种能够充分满足出院患者康复需求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有研究指出[2],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使患者出院后面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加快患者康复进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护理中,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9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2)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3)CEAP分级2~3级;(4)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动静脉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3)语言沟通障碍;(4)患有精神疾病;(5)临床资料不全。所有患者随机划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4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50.68±4.71)岁;病变部位:右下肢19例,左下肢15例,双下肢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0.59±4.65)岁;病变部位:右下肢20例,左下肢16例,双下肢11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住院期间的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等内容以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方法:(1)出院后的第1个月,每周开展电话随访1次。出院第2~3个月,每2周开展电话随访1次。电话随访内容包括:①指导患者对患肢血运进行密切观察,正确掌握弹力袜的使用方法。同时告知其严密关注患肢远端色泽、温度、感觉以及有无硬结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②嘱患者多对患肢脚趾进行活动,以防形成深静脉血栓;告知患者不宜长期站立或静坐,站立时多屈伸患肢;术后3个月内应多卧床休息,并将患侧肢体抬高。③嘱患者观察下肢有无水肿,清晨起床后将弹力袜穿好,晚上临睡前脱去;经常观察手术后有无渗血情况,使用弹力袜不低于6个月。④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锻炼,并对其康复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有效了解;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2)对于电话随访中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可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家庭访视,给予现场专业指导。(3)患者复诊时,护理人员综合评估其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每2周组织1次专题讲座,以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下肢疼痛状况进行比较[3]。VAS得分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患者疼痛状况越严重。(2)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对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此量表共100分,包括10个项目,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VAS评分

2组干预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VA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有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未有效掌握术后护理知识,需接受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健康指导才可实现术后自理。现阶段实施的常规护理仅局限于住院期间,一旦患者由院内转至家中后,护理服务即被中断。有研究表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出院后若未得到专业的健康照护,可严重影响其术后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将护理服务由医院延伸至家庭的优质化护理新模式,通过实现住院与居家康复护理的无缝对接,从而能够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我院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此模式后,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能够对不良风险起到有效管控作用。同时,电话式健康教育能够知悉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强化教育,从而可提高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进而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再加以科学的康复功能训练,从而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较高。进一步表明应用此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较低。推测其原因可能为通过在电话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疼痛状况,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有效调整其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患者疼痛感减轻。

综上所述,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下肢疼痛程度,有效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丛艳华,王冬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28.

[2]吴胜梅,施又丹,张桂萍,等.出院患者确定延续性护理时间需求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1):61.

[3]宗行万之助.疼痛的估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VAS)[J].实用疼痛学杂志,1994,2(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