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王磊

王磊

(黑龙江省海伦精神病人疗养院黑龙江海伦15230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以制订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对策。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分析兴奋躁动期攻击行为相关因素。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27.86%,其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结论:需要及时治疗和加强监护,减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发生。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37-02

精神分裂症在兴奋躁动期整个精神活动,兴奋性过高,临床表现情绪高涨,语言运动增多,易于出现攻击行为,可直接影响病区的秩序和安全,现将体会综述如下。

1.治疗与护理

1.1做好心理护理,护士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语言亲切,对病人表现出来的兴奋症状采取引导,表扬,转移注意力,尽力将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有益于身心健康方法上来,使病人慢慢安静下来。

1.2给病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病人居住的病室要安静,宽敞时亮,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病人活动场所要肃静,避免不良噪音刺激,护士对病人说话要低声,镇静,避免慌乱,走路要轻这样的环境对病人疾病起着积极的精神治疗作用。

1.3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活动及早控制兴奋症状,力争在兴奋症状消失在未发生之前,如对妄想丰富的病人尽量避免接触病理体验,不要过多打扰和不必要的谈话以防病人冲动,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人康复。

1.4积极开展有利于消除兴奋症状的工娱疗活动,对一般兴奋性较高病人可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使病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一定发泄,在药物配合下使之入睡,另外也可根据病人特点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如下棋,绘画,唱歌等,可以使病人兴奋症状得到缓解。

1.5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持续性的兴奋病人消耗了大量体力,水份,营养,又因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皮肤感染,胃肠道疾病,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所以要保证病足够营养及水份的摄入,进食需和其他人分开,专人护理,拒食可以给予鼻饲营养,并协助料理好个人卫生;经常检查皮肤有无擦伤感染等症状,如发生皮肤有损伤要积极治疗。

1.6保证病人安全,病人因兴奋或冲动容易坠床,处冲,伤人,自杀,毁物等行为,病人居住的病室要有可靠的保护安全措施及设备,在给病人治疗时要保护好用品,器械防止病人损坏,伤人,对过度兴奋,躁动,逃跑,毁物,自杀,自伤病人也可用机械性保护用具确保病人安全,使用固家带,保护具要注意;保护部位的安全,固定保护的病人要有护士专门看护,定期检查被固定处皮肤,按时更换体位,同时观察固定肢体的灵活性,对保护的病人要给予足够对症支持。

2.讨论

据文献报道[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存在精神病理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内分泌学基础。本资料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27.86%,攻击行为的发生与男女性别无关。但女性多以言语攻击行为为主,而男性多以体力攻击为主。发生攻击行为者年龄偏小,文化程度偏高;攻击行为组的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惹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均高于非攻击行为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陈祖金等报道一致[2],表明攻击行为组病情较重,有多疑、易冲动、内控力差的特点。杨东英等[3]报道,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低于无攻击行为者。周朝昀等[4]报道,伴有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5-HT水平明显低于无攻击行为组,故应早期及时进行药物和心理疏导治疗,加强精神监护,必要时予以保护性隔离和约束。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加强防范,对住院患者除了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更重要的是了解其背景资料,特别是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

3.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首先应密切观察有思维障碍、激惹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数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详细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暴力史,患者的个性特征,暴力企图史,早期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可对患者既往的行为模式及情绪和行为的控制力有一个全面了解。临床观察患者的情感反应及言语行为,如出现恼怒、紧张、恐惧、双目圆瞪、握紧双拳时,意味着患者幻觉、妄想症状比较丰富,即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认真做好心理护理,要以友善、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在适宜时引导和启发患者叙述病情,避免在患者的疾病未缓解情况下讨论病情,切不可争辩、训斥、采取中性立场,应为患者保守秘密,这样才能搞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为患者创造一个心理上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幻觉、妄想的内容,在患者面前不可与第三者低声耳语,以免引起患者思维牵连,妄想泛化,致工作人员成为怀疑对象。尽量减轻攻击行为的可能诱因,如环境刺激,医护人员的不良态度及语言刺激。必要时尽可能给予可行性的愿望满足。使患者有安全感、满足感。缓解患者的激动情绪,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护理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单独和患者在不开放的病房谈话。经常加强安全物品及环境的检查,同时还要保证治疗的畅通性及准确性,做到口服药物到肚,及时观察药物反应和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德森.行为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0-194.

[2]陈祖金,王勇.住院精神分裂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2(6):67.

[3]杨东英,陆小兵,童梓顺等.首发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318-319.

[4]周朝昀,沙维伟,丁兆生等.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5-羟色胺水平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