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探究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王映娟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新镇第二初级中学王映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感到较枯燥、理论性较强,相对缺乏兴趣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思想品德学科的广大教师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

一、导入新课必须讲究艺术,这是激发兴趣的起点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特别注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初中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够稳定。教师应发挥学生的无意注意,通过精心设计,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上初二上册第十一课《感受挫折》这一框题时,我改变了传统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方式,采用一种全新的学生活动型方法导入。活动的名称为“寻找最佳搭档”。在课前,教师先自制两块题板,上面分别写着“挫折”、“贝多芬”,上课时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拿题板面向全体同学,负责解释,并比划,但不能透露题板上的字。另一个面向黑板,背向同学,负责猜。由于挫折这个词语比较难猜,比划的同学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两个字,同偏旁,我们今天要上的课题———感受什么?”这一举动使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贝多芬这个词比较容易猜。等学生猜完后,我把两块题板合并,变成“贝多芬的挫折”,然后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回忆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一位学生介绍贝多芬的挫折故事,教师根据旋律的特点,节奏的起伏进行点拨,引出了课题。这就是典型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对于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致使“填鸭式”教学主宰了思想品德课堂,出现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的不良局面。一节课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试想,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呢?其实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假设不同情境,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简单文字,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它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一种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运用它可以调动学生听视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二学习《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一课时,很多同学并不以为然,认为现代人都只顾自己,犯不上为别人见义勇为,再说现在《中学生守则》中都把这一项去掉了,再讲什么见义勇为是虚伪的。对此,教师并不急于将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放了一段影视资料,介绍一名高中女生在放学途中因软弱而遭歹徒挟持的案例,当女生被挟持时,两名男生经过……此时,暂停案例播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案情、猜测后果。由于案例真实,案中人物和学生年龄相近,同时也有部分学生遭遇过被劫事件,学生很感兴趣,讨论热烈,猜测也五花八门。最终经过激烈的争论,大家还是取得了一致:面对违法犯罪,任何公民都不可袖手旁观,否则非法侵害随时可能会危害自己;但是作为未成年人,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制止不法行为。这样利用多媒体有声有形的特点,将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用媒体展示出来,创设不同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获得。

四、大胆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大胆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是保持、巩固学习兴趣的有力保障。

1.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

2.贴近生活,挖掘课程资源

如果学生不喜欢教材以及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内驱力,这就使课堂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挖掘教材兴趣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堂才能焕发生命力,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开展活动,创设快乐天地

教材里处处有活动,时时可以有活动。教师应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教与学的情境,设计诸如讨论、抢答、小品表演、辩论、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内容的呈现与开展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即内容活动化。

五、教师要注意“知”与“趣”的结合

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的是“发趣引思”、“寓教于乐”,实现“知行统一”。思想品德教师不能用庸俗的笑料、怪诞的奇说去取悦于学生,不可背离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随心所欲地人为制造所谓的“乐趣”。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旦脱离了“知识性”这个外壳,它本身就将失去意义。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寓知识于趣味之中,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积极思维,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思想品德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就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