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家庭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刘绍娟

刘绍娟

(临沭县精神卫生中心;山东临沭276700)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8月-2019年2月,从我院诊治的抑郁患者中选取60例对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和家庭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组队的形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为家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模式对患者社会功能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促进于患者的精神康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后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抑郁症患者家庭护理模式,能促使患者各个功能的增强,确保治疗效果的发挥,有利于患者的精神康复,值得临床有效推广。

【关键词】家庭护理模式;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自我效能感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对着多重压力,使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面对较大挑战。基于此,心理疾病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抑郁症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伤害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引进家庭护理模式,对抑郁患者加强亲情照顾,在很大程度上能给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回归社会。本文将2017年8月-2019年2月选取的6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析家庭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如下对其做出报道过程:

1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将选取的6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的形式划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

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34.23±2.34)岁。短期病程3个月,长期病程3年,平均(2.23±2.32)年。

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34.22±2.33)岁。短期病程4个月,长期病程4年,平均(2.24±2.33)年。

纳入标准:患者通过临床诊断分析,均符合抑郁症的所有症状;患者和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依从性不足的患者和家庭;有精神障碍以及其他不适宜者。

在上述对照组和观察组比对分析后,发现其差异化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生活护理和常规工娱疗等,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促使其问题的多方面理解。

观察组:家庭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标准计划,给予教育课程的安排,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为患者提供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课,确保患者和家属都能积极参与,课程时间为一个小时。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家属、患者和护士三者要相互理解,尤其是患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情况等,找到其存在问题的区域,加以疏导解决。但是,在实际解决的时候,由于患者心理状态不佳(存在有不暴露内心真实想法的情况),引起不良反应如话题的转移、突然愤怒等,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每隔一天,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宣传教育,模拟家庭生活事件的处理。并在多角度护理模式下,为患者构建良好的护理环境,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保证心理疾病的尽快恢复[1]。

1.3评定指标

社会功能基于SDSS量表来评定,其主要为1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总分为0-2分。如果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社会功能越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其也存在10个项目,分数为1-4分,如果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信息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尤其是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我效能,均执行t数值检验,以此来判断统计学研究意义符合为p<0.05。

2结果

患者入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社会功能、自我效能感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在患者护理3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自我效能感改善程度良好,与对照组的差别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给患者的医疗服务提出较高要求。传统的护理工作是基于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医疗建设需求。所以,增加一种优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十分必要[2]。家庭为每个患者个体发展中的必要因素,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影响较大,特别是抑郁症患者,其面对家庭、环境等方面的缺陷。抑郁症患者在与人相互沟通和交流中,独立性、亲密性以及情感表达都低于健康人员。家庭护理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情放松程度,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促进抑郁症状的改善。在家庭护理模式中,患者、家属和护士建立良好信任关系,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保证正常的治疗和康复活动的进行;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帮助下,患者的社会功能也将得到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同时,基于一定计划和课程安排,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思维逐渐转化为理性范围,患者和家属都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增强双方的幸福指数。家庭护理模式也可以通过对负面思维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挫折、问题的正确认识,避免抑郁症问题的复发。不仅如此,在良好的环境下,基于对不良因素的改变,患者的依赖性、功能发展情况更佳,自我形象良好,在增强其自信心的条件下,也会减少不良行为,确保日常自理能力的提升[3]。

综上所述,给予家庭护理模式的应用,在整体干预工作中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能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多关怀和爱护,保证患者生活能力和自我效能的提升,也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钱国英,陈海勤,沈鑫华等.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在首发抑郁症患者家庭适应性和症状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5):78-80,19.

[2]韩靖,王海霞,朱秀梅等.传统护理模式与共情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护理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3):26-28.

[3]孔培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2):2264-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