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分子病理的诊断现状与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肺癌分子病理的诊断现状与进展

尹黎舟

尹黎舟

(成都高新达安医学检验所;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医学技术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于疾病的认知,人们对于临床疾病的诊疗关注更高、期望更高。肺癌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一类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能见到数量较多的病人,从病例层面将肺癌分为鳞癌、腺癌以及小细胞肺癌等,明确肺癌分类,在此基础上再选择诊疗方案,有利于尽快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目前为止,肺癌病理诊断可以达到分子病理层面,充分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判断细胞组织分子的变异情况,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方案。本文就肺癌分子病理的诊断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发展现状展望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肺癌;分子病理;诊断;发展现状

1分子病理现状及问题

20世纪80年代,在分子病理层面首先出现的是DNA原位杂交技术。之后,伴随更多的肿瘤基因问世,检测技术也更加成熟。在21世纪初期,对于肿瘤的精准治疗方案以及靶向治疗措施也引起了更多关注,这也预示着分子病理诊断技术正逐渐成熟,举个例子来讲,利用FISH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帮助医生深入了解病情,尽快做出诊疗方案。利用ARMS法、高通量检测技术(NGS)能够发现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我国存在一半以上的NSCLC患者出现了基因突变,主要是EGFR基因突变,然后,针对这一基因突变展开的治疗也显示出了明显效果。这一治疗手段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比放化疗有着更多的优势。目前为止,更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尝试使用分子病理诊断技术,这一技术在肿瘤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我国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虽然有了飞快的进展,但是和国外分子病理诊断技术相比,在规范性、认知程度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2肺癌EGFR突变基因的检测

现如今,用于临床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更具高效性和多样性,主要有利用特定靶点或者特定筛查目的的检测技术。这些检测技术满足了在选择标本时,除了可以选择组织学标本例如肺穿刺活检组织等等,也能够以细胞学标本例如心包积液脱落细胞等为检查对象,除此之外,液态活检标本例如蛋白质、DNA以及RNA等也是检测对象,检测物的多样性使检测技术也具有多样性,以下是各项检测技术的具体介绍。

2.1以特定靶点为中心检测技术

将特定靶点作为主要目的的检测技术包括sARMS法以及ddPCR等。下面以sARMS法为具体介绍对象,sARMS法又可以称作等位基因特异PCR,参与的TaqDNA聚合酶没有3'-5'外切酶的活性,PCR引物可以与模板DNA进行互补配对,一般是PCR引物的3'端末位碱基与DNA进行配对,达到基因扩增的效果。不同的突变要求不同的引物。在IPASS研究中,主要就是通过sARMS法来进行血清ctDNA的检测,目前为止,sARMS法的检出率为接近25%。一致率接近50%。中国某医院胸外科曾做过利用sARMS法检测199例肺癌患者的血浆和组织,从结果上来看,用sARMS法来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更为准确,敏感度可达18.1%,明显比其他检测技术更好。而且sARMS法可以实现较高的敏感性,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

2.2以筛查为中心的检测技术

以筛查为中心的检测技术在近些年来应用广泛,尤其是Sanger测序以及NGS测序的应用最为广泛。①Sanger测序中的重要参与物是DNA聚合酶,DNA聚合物通过结合待定序列模板引物,获得特定的链终止核苷酸。该技术首先应用于肺癌EGFR基因的序列检测,尤其适用于DNA序列的分析。然而,要想保证该方法的敏感性非常不易,之前需要具备20%以上的突变量才能检测出结果,这也是该技术应用有限的重要原因。如果待检肺癌组织的标本量足够大,就能利用该技术,反之,组织样本数量有限的话则不能保证检测的灵敏性。②高通量测序(NGS),也可以叫下一代测序技术,在Sanger测序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进。GS技术指利用核酸杂交技术和PCR技术扩增已有的300bp的基因序列,然后再利用测序检测来实现高通量检测。目前为止接受度最高的NGS平台提供的Illumina测序平台,该测序平台的灵敏度和精准度更高。有学者曾经做过以下研究,即利用NGS检测技术测量81例肺癌患者的血浆ctDNA突变情况,通过与肺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利用NGS检测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美国的Pécuchet学者也通过NGS技术检测患者的ctDNA变异丰度,发现这项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这一结果提示利用动态监测肺癌患者的外周血ctDNA含量能够加深对于疾病的了解,具有预测价值,意义重大。

2.3其他检测技术

①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也是一项重要的肺癌分析病理诊断技术。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被检测DNA以及检测核酸探针能够同源互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变性-退火-复性等方式处理,以获得核酸探针和靶DNA形成的杂交体为最终目的。该技术在基因定性、定量以及表达方面都相较于之前的技术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已经在已经在遗传标记以及染色体畸变方面取得明显效果。②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属于一类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该技术用显色剂标记某一特异性抗体,然后由于抗原抗体反应以及特定的组织化学呈色反应,能够做到定性、定量的检测肺癌病理分子。该技术在确定细胞类型和形态,寻找细胞产物的起源,以及评估细胞分化程度方面效果明显,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确定肿瘤起源、判定肿瘤类型,对肿瘤进行分期,然后据此设计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3展望

由于癌症病人的数量增多,国内外关于NGS、ddPCR以及sARMS等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这些技术在应用于确定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临床应用中,肿瘤组织标本不易获取、组织标本数量有限、检测费用太高以及检测流程繁琐等因素会影响到肺癌患者的分子病理诊断率低,今后的技术发展,应当朝向更灵敏、更快速、更有效、价格更低等方面进行探索,推进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忠向.肺癌的分子病理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38-39.

[2]刘铖,刘春芳,陈智鸿.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病理与分子诊断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03):359-361.

[3]李红梅.联合检测p53基因和端粒酶对肺癌的诊断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0.

[4]刘露.基于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李琳.1、多灶肺癌的基因组学研究2、EMP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转移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6]杨翠翠.探讨肺癌脑转移瘤的MRI表现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相关性[D].济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