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计算机应用》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

刘富川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的发展更新和变化,根据职专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简要论述计算机专业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探索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总结分层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原因

目前,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高中时代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家里也没有电脑,学生连正确的开关机都做不到;有的学生会开关机,但是对于其他的操作一知半解;也有的基础好的学生在使用Office软件、Windows操作、指法等方面都没问题,这门课程基本上不需要学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专业不同来进行分类。大部分学生只要能正常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就行了;一部分的同学则以于图形图像处理、视频制作等方面有兴趣;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想学习对于自己的专业有帮助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功”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发展。

2分层教学设计原则

2.1匹配优先原则

匹配优先原则即无论是设计教学方法还是选择课程内容,在分层教学中首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来考虑。其次应该从各个层次群体偏好的学习风格、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考虑。匹配策略包括以下内容:可以选择与教学对象一致的学习风格进行教学;充分考虑符合学生智力水平的难度以及分量,进而安排学习任务进度;教学内容应该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2动态性原则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依据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的。技工院校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组织机构、学生分层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和指导方法进行动态地调动,使学生在教学中时时处于动态变化中,从而向最优方向发展。比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实现中层学生向高层学生以及低层学生向中层学生的过渡。

2.3主体性原则

分层教学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加突出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和个性化差异,指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它能够有效地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参与感和成就感,从页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

2.4激励性原则

分层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充分发挥各个层次学生的潜能。学生在一定的激励作用下能够更加主观能动地投入学习。分层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要多加关心和鼓励,及时表扬和肯定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则应该对其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不同的发展需求。

3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3.1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

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查看档案,问卷调查,能力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水平,接受能力,操作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考察的结果,我们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组别(层次)。A组的学生电脑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操作能力。B组的学生电脑基础一般,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潜力不足。C组的学生则电脑基础差,接受能力也较差,且没有学习兴趣。要注意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进行调整,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高教学质量。

3.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

首先要针对不同的层次的实际情况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使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以完成制定的教学计划。对于A组的学生,在掌握了既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应巧妙进行设计,拓展学习内容,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个性,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B组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可开发性,教师不应忽略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继续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而对于C组的学生,要求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耐心辅导,并多给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其次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将授课内容按难易程度分成相应的几个层次,区别对待,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同时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可以设计分层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对C组的学生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对B组的学生提问一些需要进一步思索的问题,而对A组的学生则问一些带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同样,对于操作技能部分可以设计分层的练习让学生操作。让C组的学生做一些常规的操作练习,让B组的学生做难度适中的操作练习,让A组的学生做一些带有拓展性的操作练习。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同时教师也基本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辅导。要把辅导的重点放在C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对于没有彻底掌握的知识,可以反复讲解,多次演示,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同时也可以采取小组互助法,让A层和B层的学生帮助辅导。这样不仅让C层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而且A层B层的学生也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助长了互助的学习风气。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宜采取启发式指导,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样经过思考,探索和尝试,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对考核评价进行分层

考核评价是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对考核评价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使他们分别有所学,有所得,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但整体水平提高后,班内学生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考核评价中也要进行分层。对C层的同学以表扬为主,B层的同学以鼓励为主,A层的同学以促进发展为主。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03):10-11.

[2]李晓红.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课程实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10):11-13.

[3]邓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5,(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