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分析李春芳常俊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7
/ 2

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分析李春芳常俊丽

李春芳常俊丽

李春芳常俊丽

河南诚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安阳456550

摘要:为了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市政工程大量开展起来,给城市生态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城市生态系统是非常脆弱的,市政工程给空气、水环境、城市景观等带来了一些破坏,因此需要在制度上对市政工程环境影响进行制约.既要发展市政工程,又要做到保护环境.使市政工程在更好地为城市服务的同时,达到建设生态城市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影响;财政制度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市政工程的资金投入,但衍生出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气和废水会破坏周边环境,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会危及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还会造成国家和地方重大经济损失,长期得不到解决还会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环境生态循环。在市政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会体现为生态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废水污染。未来我国城市人口将继续增加,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将不断加快,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保护就会更加重视,对环境和谐发展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具有长远眼光的市政施工企业必须从现在开始把市政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这将是提高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力,是整个建设施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施工企业融入社会,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实际证明,更是建设现代社会一流施工企业的有力保障。

2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上的缺陷

2.1公共财政制度供给不足

政府依据自己的偏好在城市内部进行“基于自己政绩考虑,形象化为为市民提供服务”的一系列低效率的市政建设。“形象工程”在引起相当重大影响之后,屡禁不止。超大马路的建设和大广场的修建,给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可修复的破坏。对于“大树进城”这项市政工程是基于生态城市理念而兴起的,但却违反了生态城市的理念,不仅给城市本身带来诸如“病虫害”等意想不到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也造成了移出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形象工程”式的市政工程建设风行的同时,人们迫切需要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市政投入却是欠账严重。

2.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积极的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法律制度,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事后治理的消极应对转变为事先预防的积极应对。一个好的、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防患于未然,能减少市政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可以禁止某些将带来重大环境影响的市政工程的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与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相关的最重要的一项制度。然而各种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后的人类行为的环境后果显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绩效不理想且存在很大的缺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这些缺陷,正是市政工程之所以产生上述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之一。

2.3环境标准制度不合理

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环境行政的起点和管理工作的依据。当环境标准制定后,各级政府部门就要以环境标准为目标,将城市的环境质量控制在环境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并以达到标准的程度作为其在生态环境方面工作绩效的衡量依据。可以说,环境标准是各级政府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行政努力目标,如空气质量、污水排放标准、垃圾处理标准等。政府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工程建设是一种公共投资,隶属于市政工程建设范围,所以环境标准制定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市政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绩水平。其次,环境标准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的标准和依据,可能决定着市政工程的环境可行性通过与否,决定着环境审计的真实性。再次,环境标准决定着市政工程建设中各种污染物排污标准以及所采取的污染处理配置设施。可见,环境标准制定的完善与否与市政工程建设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市政工程建设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一部分是由环境标准制度缺陷造成的。

3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对策

3.1构建公共财政制度

市政工程需要资金支持才可以实施,市政工程的资金都来源于公民的税收和其他投资收益,属于公共财产。构建公共财政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公民的资金不被浪费,另一方面可以约束政府,减少实用性较低市政工程的建设。第一,应当明确民主财政的原则。公民作为财政资金的委托人,对于资金的运用享有知情权,政府作为财政资金的代理人,在进行市政工程的相关决策时,需要符合城市发展需要,与公民利益相吻合。在政府进行市政工程决策前,应组织公民代表进行决策参与,而且对于一些资金量较大的工程需要公民参与投票进行决定,避免“形象工程”造成的资金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政府在进行市政工程的决策时,侧重点应当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和改善,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置。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承载量也在超负荷运转,如果再次进行大工程建造,对于生态环境将会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首先,扩大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一方面可以将政府的政策、计划列入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通过数据分析和情境推演,判断政策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应细化环境影响评价准则,将评价对象进行细致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其次,拓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市政工程使用的设备和涉及领域较多,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土壤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等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并没有相应规定进行约束,导致市政工程施工结束后對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应当将此类内容增加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当中,制定相关标准对市政工程施工进行约束,防止此类内容造成的环境污染。

最后,健全环境影响后的评价制度,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地理环境、气候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会进行施工方法、施工地点、规划内容等方面的更改,在市政工程进行更改后,需要重新针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更改后的项目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对市政工程进行实时跟进,根据相应变化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

3.3完善环境标准制度

第一,规范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标准。对于单一的小型污染源,可能只是控制某一方面的污染排放浓度就可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对于多类型的大型污染源,只控制某一方面不能够达到控制污染的效果。在制定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标准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污染物控制标准的相应调整,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减轻市政工程的环境影响。

第二,健全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指标,不能只局限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方面,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会对当地的植被环境、土壤环境、景观环境等造成破坏,应将这些内容添加到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当中,使市政工程的施工或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影响受到有效控制。

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公共财政制度能够减少财政资金浪费,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污染,完善环境标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人类活动或市政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完善相关的制度对于改善城市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伟,赵秋利.浅析我国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创新与完善[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8-10.

[2]郭龙.市政工程环境影响制度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