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众行为需求的社区公园场地营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基于大众行为需求的社区公园场地营造探究

何平岗

深圳市宏瑞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随着现在各大城市社区公园的大量兴建,政府部门对社区公园在优化人居环境和改善城市面貌等方面有效作用的关注和认可,城市居民对邻近绿地的迫切需求,未来的社区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此课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众行为需求;社区公园;场地营造;探究

引言:“以人为本”源于西方的哲学思想。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培根也认为“人应当是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万物都在协调一致地位人效劳”。研究人的行为活动方式是实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环境—行为关系的相关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社区公园相关概述

1.1社区公园服务对象

社区公园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居住区的居民,这其中又以离退休的老年人、儿童、家庭主妇为主。由于社区公园具有开放性,相邻近社区的居民也可以进入。较之城市综合性公园、专类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社区公园的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公园建设应更多考虑居民的年龄构成、生活习惯、休闲活动的行为方式等,使其更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另外,当社区公园靠近商业办公区时,还要考虑到购物人群和上班族的使用特点。有时设计师还需要细致调查服务对象的种族、文化背景等,并将其体现在功能设施上。

1.2社区公园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社区公园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根据社区公园的服务半径将其分为了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两种类型。但还有一些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影响着对社区公园的研究分析,在本论文中主要根据社区公园的用地形态、社区公园与居住区的位置关系对社区公园进行分类。

1.2.1按社区公园的用地形态分

社区公园相比城市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与城市干道的关系主要是相邻、连接或相互穿插,因此社区公园的用地形态成为其空间布局的重要制约因素。而社区公园的用地形态主要受所处大范围城市区域的总体布局结构和相邻地块属性的影响。

规整型:指社区公园形状比较严整对称,有比较明显的纵横轴线,公园内的控制性景点或构筑物往往根据主轴线的走向来布局。这类型的社区公园一般具有以下几种形式: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和椭圆形。

非规整型:指由于用地现状、相邻环境、交通、历史条件等所限制产生的符合实际场地的不规则形的社区公园。大多数社区公园属于此种类型。

1.2.2按社区公园与居住区的位置关系分

居住区是社区公园存在的基础,因此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直接决定着社区公园的使用人群、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等。根据社区公园和居住区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内含型、镶嵌型和相邻型三种,如图1所示。

1.3社区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1.3.1社区公园的功能

通过多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区公园的实地调查,对我国社区公园功能现状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调查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社区公园的功能现状,归纳起来有这样四点: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其他功能。除了上述的社会、经济、环境功能外,社区公园通常都具有简单的体育锻炼功能。但目前,大多数社区公园中都只设有由工厂批量生产的功能单一、使用方式固定的户外健身器材,且数量上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只有少数社区公园专门设有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地。另外,公园中可以被赋予某种功能的开阔场地常常较受青睐,许多老年人在小型广场或草地上进行交际舞、练剑、打太极拳、下棋等活动。

1.3.2社区公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对社区公园的使用方式变得多元化。为了真正达到优化人居环境的目的,社区公园的功能需要进行重新定位,满足人们已经出现的新要求,同时合理挖掘新功能引导人们参与。主要作用为以下几点:缝合城市碎片;户外运动健身;彰显异质性;园林康复;促进土地增值;劳动体验。

2.社区公园场地的营造

2.1活动广场的营造

活动广场是社区公园中游人集散的主要场所,同时还承载多种类型的活动,包括集体动态活动、个体动态活动、静态活动等。它要求广场场地范围内的地形平坦,便于游人活动的展开。广场周围可以营造适当的微地形,以形成一定的领域感。对于规模较大(能容纳20人跳集体舞,100m2以上)的广场,要保证视线的通透,一方面满足“看与被看”的行为心理,另一方面开敞的空间使场地内的活动者心情放松,可以长时间停留。

2.2体育运动场地的营造

体育运动场地上的活动动态性相对较强,如跑步、打球、踢球等,这类运动对场地平整度的连续性要求较高,在整个活动范围内要求地势平坦,不能出现坑洼以防雨天出现积水,并且留有0.5%的最小排水坡度。场地应南北向布局,以免阳光影响使用者的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场地周围设置缓坡地形,一是用来形成领域感划分空间,二是形成类似舞台的空间,供游人观看休息。

2.3儿童活动场地的营造

儿童活动场地的地形应富于变化,既有平地又有坡地,坡地应为缓坡。平地主要是硬质场地,儿童在上面进行学步活动及其他动态活动;而缓坡主要是软质场地,如草地、沙土地等,儿童在上面进行开发创造力的趣味性活动。

2.4休憩场地的营造

在用地范围较大的社区公园中,可以利用地形要素来强化休憩场地的空间领域感。主要手法是通过地形来创造供使用者倚靠的安全空间,并通过地形来引导休憩者的视线,屏蔽掉不好的景观,使其能够观看到周围景色或是活动,增加休憩的乐趣,延长停留时间。

2.5园路设计

为满足游人观景、游览和游客集散的需求,社区公园中需要设置一定比例的游赏道路。有园必有路,路是游人走出来的,它有组织交通、引导游览、组织空间、构成园景、为水电工程打基础等作用,是公园中必要组成元素之一。

社区公园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依据其规模、各功能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管理需要来进行。首先,是便利性原则,园路的选址需要考虑游人的步行路线以及公园与社区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为园内游赏的游人提供便利的通过路线,另一方面给社区居民上下班为抄近路而从园内穿行而过这种情况提供方便。主园路应为无障碍通道,满足各类游人的游园需要,尽量少设置台阶、陡坡,在晚间还要保证适当的照明。忌走回头路。

2.6植物种植

社区公园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植物种植来实现的,依照分隔程度的不同有实隔和虚隔两种关系。利用草坪和散植的灌木、乔木可以进行虚隔,以在游人的心理上暗示空间的划分,这样可以不阻挡路人的视线,引导潜在使用人群入园活动。利用乔灌草的组合密植对公园的边界进行围合,能够充分划分出空间的界限,可以有效的降低内外界之间的相互干扰。当社区公园紧邻城市干道时,通常采用虚隔的种植手法,而当社区公园属于内部镶嵌型时,常因地制宜,在园内活动干扰到居民日常生活的边界进行实隔,在希望吸引游人入园的边界处进行虚隔。

3.总结语

由于社区公园在我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有限,相关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本文也还处于初探与摸索的阶段。加之时间和能力有限,文章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疏漏之处。但是想到自己所研究的这一课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斗志。本文作为抛砖引玉之用,希望能够使社区公园的问题得到关注,以推动该类公园的研究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敏.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以深圳,香港等地为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32

[2]陆伟.人体隐含着的量度—人类环境设计的行为基础[J].建筑学报,2009,(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