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矛和盾的集合

张爽刘洪德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双鸭山农场小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双鸭山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理解、体会,学习内容是:词句的意思、表达情意的作用,学习水平是:理解、了解,前提条件是:能联系上下文、关键。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这一单元的4篇课文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主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为学生掌握表达方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善于动脑,乐于表达。

劣势: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识水平有限,最大的问题是部分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能力较差,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感情就更困难了。

重、难点:

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教材分析指出“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此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但从学情分析看出:“部分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能力较差,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感情就更困难。”因此通过对课标和学情的分析,预测“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来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坦克发明的过程,了解坦克的威力,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流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预计时间5分钟)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而且也读通了课文,了解了大意,提出并解决了些问题。下面我们再来与课文中的词语宝宝打声招呼吧。

2、(课件出示闯关游戏词语)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请读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4、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点评:闯关游戏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生字复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随后增加点难度后,学生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二、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坦克神威。(预计时间10分钟)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件出示:“大显神威”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大显神威”;有感情朗读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坦克、盾、自卫、矛、进攻、合二为一)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句子。

【点评:这个环节,学生通过默读思考、画一画、写一写的学习方式学习了阅读方法,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配合有感情的朗读关键词句加强学生对“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活动三、学习第1~4自然段,了解坦克发明过程。(预计时间20分钟)

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么威风。那么,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

1、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描写坦克发明的原因和过程的词句,写出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讨论、交流: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比赛的紧张危急?(学生朗读相关语句,理解“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词语,了解坦克发明的原因。)

4、你能读出比赛的紧张吗?(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5、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想法?指名交流。

(1)发明家急中生智,想到的办法是什么?(2)请生评一评这个想法怎么样?

6、你们都赞扬发明家的想法好,但他自己却不满意了。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汇报,联系上下文理解“固然”。)

小结:这里发明家只把盾的优点体现出来,而矛进攻的优势却一点也没发挥。看来,只有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起来,才能更加厉害!你有好办法吗?(请生自由发表意见)

7、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学生汇报矛和盾的优点与坦克的相似之处。)

【点评: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学习的方式,在情境中感受比赛的激烈,从而理解词语,感悟句义。提高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理解。】

活动四、学习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维(预计时间5分钟)

过渡: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势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并且用事实说明了坦克的巨大威力。此时,你想对发明者说些什么?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1、“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别人优点的产物?师: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

2、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

3、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课尾总结:课文通过矛和盾集合变成坦克这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这是一种表达方法:“用事实说明道理。”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并使用这种方法。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点评:通过事件说明道理的文章,最难之处就在于让学生从文中所呈现的道理读出生活,再由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和事件发现道理,从课前交流,到探索发明思路,再到联系生活谈道理,几个环节看似跳跃,实则紧密关联。】

板书设计:

25矛与盾的集合

矛进攻

合二为一坦克大显神威以事明理

盾自卫

总体点评: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两大特点:首先,干净。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字词检查,抑或是课文学习、明晰事理,教师都能很好地抓住重点,集中精力带领学生读、想、说、写,每一个学习步骤都没有词句的纠结和环节的旁逸斜出。最为突出的是对课文的阅读体会环节,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一段一段地学习,而是抓住重点语句带领学生重点思考。这样大胆的取舍使得本文的学习重点突出。比如在引领学生感受难以招架的危险时,教师仅仅设计了两个环节——朗读和理解词语,在学习发明家危急关头的想法时学习步骤就简单明了,仅仅是一读而过,感受坦克的神威也只有想象和阅读补充资料两个环节。

其次,热烈与理性融合。热烈主要表现在上述三个重点句的学习体会上。对此,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意境。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的,教师在两个环节上都运用引读的方法。在教师情感的带动和语言的诱导下,学生很好的体会到了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内涵,并用朗诵表达了自己的理解。

如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呈现形式融合在一起,使得整节课动静结合,有张有弛,使学生学习的效果实现了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