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观察

张凤兰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101300

摘要:目的:探析耳穴埋豆辩证治疗肾精不足型眩晕病的中医护理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肾精不足型眩晕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5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运用耳穴埋籽法进行中医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眩晕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经过耳穴埋豆治疗肾精不足型眩晕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眩晕症状,减少护理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实践和推广。

关键词:耳穴埋豆;眩晕;中医护理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特点是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1]。眩晕病主要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上阻,肾精不足四种症型。本文主要针对肾精不足型眩晕进行研究,肾精不足型眩晕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头晕目眩,神疲健忘,遗精耳鸣、失眠多梦,也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站立不稳、冒冷汗和四肢冰冷等症状[2]。因为西医的常规治疗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有效解决患者的眩晕症状,所以本次研究针对中医耳穴埋豆辨证治疗肾精不足型眩晕病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眩晕症状的复发率[3]。现根据研究数据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眩晕症状患者9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均为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其中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12-76岁,平均(45.2±2.2)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18-72岁,平均年龄(43.2±1.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中医理论结合耳穴埋豆方法治疗肾精不足型眩晕病,中医治疗以辩证施护为原则,对于体质偏阴虚者,补肾滋阴,体质偏阳虚者,补肾助阳。耳穴埋豆的具体措施包括:按照正确的取穴方法取穴,找到阳性反应点,选取相应穴位,用酒精棉对穴位进行消毒,一般选用王不留行子或者白芥子进行埋籽,并备好的白芥子或王不留行子对准穴位紧贴按压,并用小胶带固定,两耳可同时或者交替贴服。每次轻轻按揉3-5分钟,每天按压3-5次,以按压穴位感到酸胀为宜。可根据年龄、身体疼痛适应程度做出适当调整。此外,还应该注意观察埋豆处的皮肤,避免皮肤感染的发生,并且告知患者耳穴埋豆法的注意事项。在护理方面,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在眩晕症状发病期间的正确做法,发生眩晕时,放慢动作,避免摔倒。在发病期间,给予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指导。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首先明确病因,根据患者的病因进行对症处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运用抗眩晕药以及扩张血管药增强供血。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给予良好的休息,合理的膳食以及适当的运动,及时检测生命体征,血压,血糖等。

1.3疗效判断标准

以患者治疗后十天,二十天,三十天后自觉有无眩晕症状的发生作为判断眩晕症状有无复发的标准。

眩晕患者的护理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恶心、呕吐和焦虑等。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来统计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通过填写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两组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眩晕症状复发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的复发率,(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耳穴埋豆是一种简便易学、操作简单,经济,方便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它对眩晕、失眠、腹痛、胆石症以及颈椎病,冠心病和高血压、月经不调等有良好的治疗调理效果[4]。我们应该积极推崇我国传统的有价值、有效果的中医治疗方法,使其发挥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5]。

肾精不足型眩晕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或劳伤过度导致的,耳穴埋豆法可以有效的对此病进行防治[6]。由于耳与各个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刺激各个脏腑经络在耳朵上的反应区,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7]。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得出,运用耳穴埋豆方法治疗眩晕,可以降低眩晕症状的复发率、减少护理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经过临床实践,很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园.耳穴压豆治疗风眩病的临床护理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5,33(2):48-50.

[2]李美冰,钟慧红,李贺等.耳穴埋豆结合情志护理对颈性肾精不足型眩晕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32-33.

[3]ChenYan,GouJunjie,LANJunetal.AcupointcatgutembeddingtherapycombinedwithauricularpointstickingcombinedwiththeobservationofJournalofcardiovascular[J].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iseffectiveintreatingintractableinsomnia,2016,14(9):1049-1051.

[4]袁欣,尚晓颖.耳穴埋豆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1):35-35

[5]王春华,成海燕.耳穴埋豆改善慢性肝炎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上海护理,2011,11(6):31-33.

[6]邢雪梅,宁梅,李严严等.耳穴埋豆应用于术前失眠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6):87-88,99.

[7]刘红梅,司维,鲁喦等.眩晕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553-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