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士夜班的中医饮食调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护士夜班的中医饮食调护

李月凤胡采霞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三科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探讨如何运用中医饮食调护方法使熬夜对护士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熬夜对当代女性护士身体的伤害,并总结出各种食疗方法。我们应该运用中医这块瑰宝,将食疗和临床实践及护理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掘更多的精华,为临床医疗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贡献新活力。中医饮食调护理论必将会使医疗保健事业越发蓬勃,并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熬夜;危害;食疗;中医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291-02

《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1]护理工作的昼夜连续性,频繁轮转夜班体制的特点,不仅对护士的正常生理节律造成混乱,还不同程度地危害其身心健康,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及护理质量的提高。[2]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护士不得不去熬夜。我们如何将夜班的伤害减至最低,确保我们护士自己的健康和休息,以致有更好的精力和体魄服务病人。这是个十分现实,并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天中睡眠最佳时间是晚上10时到凌晨6时。护士群体长期熬夜或者失眠会改变身体原有的生物钟,从而引发机体生理节律发生紊乱。这种紊乱将导致一系列内分泌功能的失调,进而影响女性的排卵周期。一旦排卵周期被打乱,就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律,随之会使孕激素分泌不平衡。而一些女性高发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病变、乳腺病变等,都与雌、孕激素的分泌异常有着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经常熬夜的人容易导致阳气过盛而产生阳盛外热或阴液亏虚而产生阴虚内热的症状。我们日常所说的“上火”其实是一种俗称,属于中医学“热证”范畴。根据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学说,古人认为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取决于阴阳平衡,认为“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不调则会引起病理改变。[3]人身之阳气在正常的情况下有温煦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等作用,中医学称之为“少火”,即生理性的“火”。但是在病理情况下阳气过盛,机能亢进,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即《素问·调经论》云:“阳盛则外热”。火热过盛而灼津,阴液耗伤、阴气亏虚,阴不制阳,失去其濡养滋润的作用,又会引起虚火内生,即《素问·调经论》云:“阴虚则内热”。熬夜易使人体生理功能失调,阳气太过或阴液不足,人体阴阳失衡。通常表现为心烦心悸、失眠多梦、面赤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等阳气过胜的“上火”症状。或兼手足心发热,眼睛干涩、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之“上火”证。

医食同源的理念从古至今广为流传,而我国自古就有“以食为药”“以药为食”的传统,就是所谓的药疗和药膳。[4]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它和临床实践及护理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中医饮食调护理论在医疗保健事业越发蓬勃,发挥积极作用。中医饮食调护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各种饮食物的性味、功效、主治及配伍规律,以膳食和药膳为工具,以食养和食疗为手段,对人类进行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促进康复的一门科学。

阴虚火旺的中医饮食调护宜滋阴清热,滋养肝肾。食疗方如下:

(1)杞精膏《食疗本草》以枸杞子,黄精各等份,加水小火煎熬,去渣浓缩加适量蜂蜜,煎沸待冷备用,每次1~2勺沸水冲服。功效:填精补髓,安神强志。适用于虚劳,血虚肺热,体虚早衰等。

(2)燕窝汤《内经类编试效方》燕窝加温水泡至松软,去毛洗净撕成条。清水250克,下冰糖,煮溶糖后去沫下燕窝煮沸半小时即可。功效:补虚损,润肺燥,滋肾阴。适用于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者。

(3)枸杞子酒《太平圣惠方》将200克枸杞洗净,煎碎,放入细口瓶内,加高度白酒300ml,密封瓶口。每天摇匀1次,浸泡1周后可开始饮用,边饮边加白酒,每日晚餐或临睡前饮10~20ml。功效:滋补肝肾,养阴明目。适用于肝肾虚损目暗,目涩,视弱,迎风流泪者。

(4)桂圆参蜜膏《得配本草》党参250克,沙参125克,桂圆肉120克,用水浸泡透发后,加热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如膏时,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一汤勺,以沸水冲化,顿饮,每日3次。功效:滋阴益气,润肺止咳,适用于体虚消瘦,烦渴,干咳少痰,声音嘶哑,无力疲倦者。

(5)山药粥《医学衷中参西录》先煎10克玄参,去渣取汁,再将30克生怀山药末入其中,慢火搅拌,煮熟成粥,空腹服用。功效:健脾滋阴,适用于脾胃虚弱,阴津不足,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者。

现代护士主要是以女性为主体的行业,而中医基础理论原则指出饮食调护必须根据不同的个体体质特点,因人而异。中医认为女子有经孕产乳之生理现象,屡伤于血,病理特征为血偏不足而气偏有余。[5]故女性护士饮食调护原则为常宜补气血,平时应选择补血为主的膳食。补血药膳如下。

(1)参枣汤《十药神书》党参15克,大枣20枚,冷水泡发后,小火煎煮,半小时为1煎,共煎煮2次,合并煎液,每日分2次食用,吃枣喝汤。功效:益气养血,适用于贫血面色苍白,消瘦,疲乏无力者。

(2)归参鳝鱼羹《本经逢原》鳝鱼去头,骨,内脏,洗净切段,将当归党参各15克用纱袋包扎,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捞出药包,加盐和葱,生姜等调料,分顿佐餐服用,喝汤吃鱼。功效:补益气血,适用于久病体虚,疲倦乏力,动则心悸气短者。

(3)阿胶糯米粥《太平圣惠方》糯米适量加水熬粥,粥好后加入阿胶12克溶化,精盐调味食用。功效:养血止血,补虚安胎,适用于月经量过多者。

(4)葱白猪肝鸡蛋汤《太平圣惠方》200克猪肝加水煮汤,煮熟后加2个鸡蛋去壳搅拌,与葱白5条一起放入汤中再煮片刻,加盐调味即可。功效:补血养肝,明目,适用于夜盲症,视力减退,小儿角膜软化等。

(5)当归酒《景岳全书》当归30克,酒500克,加水1000ml,同煎至600ml,适量饮用。功效:补血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血虚夹瘀有头痛,心悸怔仲,面色萎黄者。

(6)猪心当归汤《证治要诀》将猪心剖开洗净,人参、当归各30克洗净后同猪心同煮,熟后即可功效:补血益气,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虚多汗不眠者。

我们护士站在临床一线的工作岗位上,夜班是在所难免的。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我们必须每天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地应对临床各种特发事件。所以我们要确保自己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专业指导科学饮食,运用中医这块瑰宝,将食疗和临床实践及护理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掘更多的精华,为临床医疗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贡献新活力。中医饮食调护理论必将会使医疗保健事业越发蓬勃,并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惠平,罗伟香.护士夜班排班方式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3(4).

[3]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郭瑞华主编.中医饮食调护(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