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剖宫产6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改良剖宫产60例临床观察

张良芍

张良芍

(四川省甘孜卫校附属医院四川甘孜626001)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优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改良剖宫产术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40例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剖宫产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情况良好。结论:改良剖宫产术安全、简单、快捷,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剖宫产术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226-01

新式剖宫产术是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为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适用于所有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60例,并同期行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60例(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5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8~43周;临产50例,择期10例。随机选择同期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剖宫产术40例为对照组,临产32例,择期8例。两组均无严重疾病、足孕待产,两组在年龄、孕周剖宫产指征、麻醉方法选择上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手术方法

1.2.1观察组(1)切口采用Joel-Cohen切口[1],即两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2~3cm,直线行切开皮肤约12~15cm。(2)正中横行切开脂肪层及筋膜层2~3cm,达腹直肌。(3)术者与助手分别持钳夹筋膜上下叶中点并提起,用钝头弯剪刀紧贴筋膜左右横向偏上分离后裁开。然后用手指分别钝性分离切口上下腹白线两侧筋膜与腹直肌黏着部位。贴近腹直肌表面钝性分离上下腹白线3cm左右,若分离困难给予剪开。(4)正中偏上方适当向两侧分离腹直肌,暴露腹膜,尽量远离膀胱钝性撕开腹膜进腹,术者与助手指标指与中指伸入腹膜下,两手重叠,缓慢用力向两侧同时撕开的脂肪层、筋膜层、腹直肌与腹膜,撕开2/3切口时,术者与助手把手放在切口上下两侧使切口呈圆形扩至足够大。(5)于形成的子宫下段上1/3处,横行切开腹膜反折及子宫肌层约3cm进入宫腔(不用分离腹膜反折及下推膀胱),破膜后吸净羊水,钝性向两侧弧形撕开子宫切口足够大(约10~12cm),娩出胎儿;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u,娩出胎盘,用纱布擦洗宫腔。(6)不必将子宫取出腹腔外,用1号可吸收线聚乙酸手术缝合线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全层(包括腹膜反折),一次缝合完毕。(7)检查双侧附件。(8)1号可吸收缝线连续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不缝合腹膜,同一根线,连续缝合前鞘层,间断缝合脂肪1~3针,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层。

1.2.2对照组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同文献报道的常规操作方法[2]。

1.3观察指标两组均观察:(1)术中情况:切皮至娩胎儿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后情况:术后进水、进食时间;镇痛药使用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拆线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情况;并进行术后随访40天。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及结果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综合指标比较

(1)手术时间,指切皮开始至缝皮完毕,对照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术中出血量用容量法,不包括阴道出血,对照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3)腹壁下动静脉损伤发生率,改良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子宫动静脉损伤发生率:指子宫切口向两侧延伸,损伤子宫动静脉者。两组比较前者小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5)术后腹壁切口硬结发生率:前者发生率小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6)腹壁切口痛,指术后4天活动仍感明显腹壁切口痛,牵拉痛,活动加剧。对照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7)住院时间,观察组仅(4.2±0.6)天,对照组(7.5±1.5)天。两组比较前者少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笔者采用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既保留了Stark教授新式剖宫产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创新。(1)用钝头弯剪刀左右横向上分离后裁开筋膜,可避免直接裁开或者钝性撕拉筋膜时对肌肉的损伤及出血。(2)用手指钝性分离筋膜与肌肉黏着处时,动作简便、省时,组织及血管损伤小。(3)打开腹膜后,脂肪层、筋膜层(已裁开)、腹直肌与腹膜一起钝性撕拉扩大腹壁切口,避免了因手指直接勾向肌肉下方损伤腹壁下动脉和静脉丛的机会,减少出血量及止血所需时间,避免多次撕拉,导致组织损伤。减少腹壁切口痛。(4)选择子宫下段上1/3处,切开腹膜反折及子宫肌层,因膀胱距切口位置较远,无需分离腹膜反折及下推膀胱,减少对膀胱的干扰,减少手术步骤。(5)子宫切口位置选择较高,子宫肌纤维韧性好,减少切口延伸导致的子宫动静脉损伤,同时也减少膀胱及输尿管的损伤。(6)缝合子宫时不将子宫取出腹腔外,减少术中的牵拉不适,简化手术步骤。(7)一次性全层连续缝合宫肌层及腹膜反折,使腹膜反折包埋切口创面,使切口光滑平整美观,减少腹腔粘连。(8)一起钝性撕拉扩大腹壁切口,减少各层错位,腹壁层次保存较好。

总之,经临床实践总结证明新式剖宫产术以其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少,术后疼痛轻,术后病率低,切口愈合好,住院费用低等诸多优越性易被广大医患所喜爱,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8-55.

[2]郑怀兰.妇产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