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本质安全管控打造安全和谐企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实现本质安全管控打造安全和谐企业

贺延龙

(大唐彬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咸阳713201)

摘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实现企业生产本质安全,这既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将从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指导原则、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重点和要求、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

引言

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核心理念是:以风险控制为手段,以安全文化为引导,以建立科学系统的事故预防安全管理体系为原则,坚持安全管理从问题发生型转为问题发现型,坚持事故管理由后果处理型转为预测预防型管理理念,按照实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实现“零违章”“零伤害”、“零非停”和“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形成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体系。

一、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指导原则

1.创建工作的指导原则:

管理本质安全:以过程闭环为核心,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责任;通过闭环管理,落实责任;通过信息系统,明晰责任;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本质安全。

设备本质安全:以预控风险为核心,加强设备订货管理,夯实设备基础;强化二十五项反措、重大危险源、安评、技术监控四项专题工作,实现设备风险控制;做实十项专项工作对标检查,实现设备预控管理;规范设备日常管理,实现设备本质安全。

人员本质安全:以行为规范为核心,通过全方位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深化人员安全理念;强化安全监督,规范人员安全行为,实现人员本质安全。

环境本质安全: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通过推进生产现场标准化目视系统的实施,强化安全警示作用;通过规范生产现场安全设施的完善,提高作业环境的可靠性;通过推行检修标准化作业,促进检修质量稳步提升;统一现场作业规范,保证现场工作秩序,实现环境本质安全。

文化本质安全:以自我管理为核心,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稳定的设备基础,可靠的环境设施,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营造良好安全氛围,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使其和谐地有机结合;通过培养典型、选树先进、交流经验、引进文化等方法,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和创新,形成独有企业特色的本质安全文化,实现文化本质安全。

2.创建工作的安全生产原则:

安全责任重奖重罚的原则:要通过重奖重罚树立电力企业员工尊重、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并将之融入企业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长期稳定。要在管理工作中体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激励考核作用,采取重奖励、更重处罚的措施,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警惕性。

事故责任四不放过的原则: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对待任何一件事故,哪怕是很小的事故,都必须严格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带着放大镜来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负责人的态度,科学制定防范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二、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重点和要求

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过程,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原则,围绕人员、设备、管理、环境、文化等方面,全系统、全方位地抓好各项工作。

1.规范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各电力生产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教育制度、培训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监护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安全管理规范体制,形成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本质安全监管制度体系。

2.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要严格按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坚持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制度,严格要求企业、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主体把好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制;要严格落实事故责任“四不放过”原则,对发生的每一次事故,无论大小、一查到底,追究责任、总结经验,形成事故隐患本质安全预防体系。

3.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

一是要抓好员工安全思想教育工作,针对常见的、习惯性的违章,要大力做好引导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增强反违章、反事故意识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二是要抓好人员行为规范管理工作,要从规范作业程序开始,落实现场安全措施,做到现场生产流程可控在控。三是要抓好安全监察工作,严肃处理各种违章行为,做到“三有三到位”。即有安全周期、有安全记录、有限期整改通知书;安全监督思想到位、人员到位和处罚到位。形成标本兼治的反违章本质安全体系。

三、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内容和方法

1.创建科学运作、高效规范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质是安全生产管理思路和理念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力举措。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内容较多,包括生产MIS、资产管理系统、SIS系统等,原来各自之间关联性较差,实用性不强。基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思路整合的生产管理系统,充分强化生产各个信息系统间的关联性和互通性,消除各个信息系统的信息孤岛现象,改变了只重视各个信息系统的纵向发展,而弱化其之间横向联合的现象,提高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建立了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模式,完善了内部管理渠道。

2.强化技术支撑体系的运作

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安全运行,离不开技术支持体系的有力支撑。过去企业分工较细,运行、机务、热控、电气各专业之间的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业务知识的相交性较差,加上目前电力系统取消生产技术科,统一实行设备部、发电部、安监部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模式,生产技术对安全的支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结合实际,要求成立跨部门的“技术专业组”,建立技术专业组专项奖励基金,形成新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在生产过程如出现异常情况时,经过信息系统自动采集核实责任至某一专业组,各技术专业组即时召开技术专业组会议,以中立的身份分析原因,落实解决方案,向生产指挥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3.超前预控问题库卓有成效

强化预控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有效途径。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整套程序,通过重大隐患和异常分析两个模块的正常运作,解决正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机组动态问题;通过四项专题工作(25项反措、重大危险源、安全性评价、技术监控)的持续开展,及时发现和解决机组的静态隐患;通过十项专项工作(迎峰度夏、防寒过冬、热控逻辑、热控保护、继电保护、机炉外管、四管防磨防爆、环保脱硫、燃油系统、特种设备)的深入开展,发现和解决机组季节性隐患和专项问题隐患。发现的问题统归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问题库,实现动态跟踪,责任落实,闭环管理。使生产管理各项工作真正实现了事故排查超前预控,缺陷管理有条不紊。

4.缺陷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缺陷管理机制的真实运作情况体现了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功底,重复缺陷的数量多少反映了设备和检修管理的水平高低,也是提高设备可靠性的唯一途径,这两点是电力企业缺陷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要建立一整套缺陷统计、消除、分析、考核的闭环体系,制定《缺陷管理标准》,达到良好治理效果:一是做到缺陷管理流程标准化,明确缺陷的管理流程及各个环节的责任人;二是充分利用生产管理系统的缺陷查询平台,快捷、方便的查看各部门、各专业任一时段的缺陷消除情况;三是每天通报消缺情况,对没有及时处理的缺陷,落实责任部门考核;四是建立物料待机缺陷管理模块,通报物料待机缺陷的进展情况,督促加快所缺备品备件的到货速度;五是高度重视重复缺陷的消除,剖析重复缺陷发生的原因,并彻底处理,加大对重复缺陷的考核力度,大大提高消缺及时率,降低缺陷重复率,使设备缺陷的消除可控、在控、能控。

总之,繁杂、艰苦的本质安全创建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电力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设备健康水平,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