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陈龙灿党晓圆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合川401520)

摘要: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当在当前工业4.0和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在新形势下,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当适用于时代的发展,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等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电力系统分析;教学改革;应用型

引言: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将来学生毕业后从事强电部分工作的必要技能。课程针对大部分高校来说,主要包括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涉及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计算这三大模块[1]。由于这些参数的计算都需要涉及大量理论分析计算,课程理论性非常强,而针对大部分普通院校学生来说,学习相对困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高数、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数学基础。该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电力系统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工程实际,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该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这往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定理和公式,而真正到达现场后却一无所知;另一方面由于无法接触实际电力系统设备装置等,无法进行实验性教学,导致大部分都只能纸上谈兵,从而无法将工程实际融入理论的阐述和推导计算中,最终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理论知识,也不会实际应用,致使该门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1.搭建电力系统实践平台是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一般实践平台要求由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践平台和电力系统监控实践平台两部分构成。实践平台至少包含发电过程、电力传输过程、各种电力故障模拟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整及无功补偿等,整套系统要包含传统的发电、升压、传输、降压、电源分配等基本环节。

2.组建开放式实验室和培训中心,提高实验设备的管理水平,要改变管理思维方式,要有一切实验设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基本工程实践思维能力。

二、校企合作,提高工程实践认知能力

大部分院校由于受硬件设施设备的限制,实验室设备往往都是模拟工程实践的,但并非1:1。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只能是认识性和基础性实验,而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接触到工程实际,目前来说,唯一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到发电厂、变电站等工作一线才有可能将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在遵守发电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当进入到现场,可以先通过观看式学习,讲解式学习,然后结合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工程实际氛围的情况下学好专业知识。

地方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企业现有的设施设备和工程技术人才的优势。企业以生产车间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或者毕业设计基地,让具有高级职称和高级技术的工程人员指导学生,不能仅仅限于对硬件设备的使用和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文文化的学习,而且要想学生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就要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制度,学习工程实践经验。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加强双师型人才培养

1、内培。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高学历低能力的年轻教师,这里的低能力主要指实践动手能力,由于这部分老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又进入到了学校,没有经过工程实际的锻炼,不能更好的把握工程实际和理论分析之间的差距,这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教师都只能进行大部分的理论计算和分析,但是却无法进行工程现场的设计和搭建,这就违背了教学的根本原则。因此,可以让这部分教师进校后先到企业挂职锻炼,进到生产一线,充分发挥自身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相信更能指导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2、外聘。聘请一些电力公司的优秀的电力系统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走进课堂,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实际操作技能与经验,从而提高学校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可以让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具有“大国工匠”的优秀技工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带领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这能够让学生在就业前快速的融入到企业。

四、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硬件不断更新,软件不断升级,一些新的理论与技术层出不穷,各种技术论坛中涌现出各类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教学内容,传授一些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要关注我国电力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可以对最新电力系统出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当前技术发展的前瞻性。

2、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充分展现出来;还可以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通过论坛、官网、通讯工具等将电力系统分析的各部分资料进行分享,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学校的官网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针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在官网上给教师留言,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线上回答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困惑。这样通过网络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在下一次上课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的讲解[2]。

五、慕课教学

2008年加拿大人DaveCormier与BryanAlexander联合提出的慕课(MOOCs)的概念,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简称[3]。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1)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2)授课形式多样化,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比如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使得教学深入浅出,更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互动教学,形成强大的论坛或学习社区,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学和学生间的协同学习[4]。

六、结束语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应当在当前工业4.0和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靠社,张欣伟,宁联辉,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20(2):126-128.

[2]冯婉,张文娟,张志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5):175-176.

[3]李兴武,曹领棋,李向仓.“慕课”对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2013,(11):78-80.

作者简介:

陈龙灿(1986--),男,土家族,贵州遵义人,讲师,从事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