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技术》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情境作用

/ 2

浅谈《电子技术》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情境作用

韦勤红(广西崇左市大新县职业技术学校532300)

作者简介:韦勤红(1975.10-),女,壮族,系广西崇左大新,200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本科,现为职校的电子技术教师,高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电子技术》课是职业学校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对缺乏一定电工基础知识的学尘来说,学起来有较大的难度。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重视和采用。在《电子技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这种教学形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用电教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的推动力。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可以充分发挥三机一幕的优势,做到图文声情并茂,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情境,使本来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活起来,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我曾在两个平行班做过这样的测试:在上第五章的集成运放的反相比例运放这一节时,一个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一个班只采用平常的普通教学。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班级中,无论从学生的课堂纪律还是学生和老师的配合上都比另外一个班级要好得多,这足以说明学生对这种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的兴趣要比普通教学高的多。

2利用电教情境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是学好《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前提条件,但高涨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很好的课章教学做保障,将会前功尽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方法,将直接关系到课章教学的质量。

2.1用电教媒体情境教学方法突出重点: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其关键所在。运用电教媒体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使较为抽象的概念转变为直观而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其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思维。例如在第五章集成运放的反,相比例运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机械的背记也可以掌握比例运放电路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推导,对这一问题的讲解教师难以三两语说得透彻,如果这时候采用电教媒体情境教学方法,把在黑板上不动的电流I1、I2、IF(如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类似水流活动的电流流动情境中很自然地接受I1=IF从而根掘此等式建立电压电阻的等式关系,进而得出输出电压为V0=Vi及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Vf=Av1+AvPv。通过配以动态的图像展示,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使得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落实。

2.2运用电教媒体情境教学方法化解难点:教学难点的突破与化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电子教学中难点又恰恰是教学重点的体现,难点的化解就表示重点的落实。例如在基本放大电路静念工作点的设置这一部分内容中为什么要给放大电路设置静态工作点和如何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是教学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一输入波形,在设置了静态工作点和未设置静态工作点两种情况下的动念输出波形作比较的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有充分的了解。同样,运用动念的输入输出波形,把如何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分析透彻。波形什么时候会产生失真,什么时候产生截止失真,什么时候产生饱和失真,通过输入波形的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对应图形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很形象地知道这个原本很难接受的问题,借助电教媒体情境教学方法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很好地化解了课堂教学难点。为了巩固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来确定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并显示与之相对应的输入输出波形。让学生能从中初步明确其中的内涵,通过形象的电教媒体教学和实践,化难为易,突破了教学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教的结合恰到好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电教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1对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实际动手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操作技能。电子技术实验是一门很重要的实践课。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们需要做很多实验,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做实验,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最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创新意识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后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理应把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其中。但由于时间以及设备的限制,学生们不能在任何时间方便的去做实验,教师有时也不能很方便地去做演示实验。所以,很有必要借助一套电子技术实验的电教媒体课件。比如我们引进的其中具有仿真功能的多媒体CAI系统中的一个课件“基本放大电路实验”。

(1)“基本放大电路实验”简介:只有一个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是电子线路中一个很重要的单元电路。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测试与调整;掌握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的测试方法;学习如何测量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通过做基本放大电路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与特性。在实验中,学生们需要组成电路,并选择元器件的参数,同时,还要通过改变元器件的参数,分析电路的失真情况。此外,还要测试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以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2)基本放大电路实验”课件的分析:图1是“基本放大电路实验”课件的结构框图。可以看到,该课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背景知识,实验原理,电子实验平台和实验报告。

电子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室)背景知识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目的,实际实验操作的视频演示等等。实验原理部分详细介绍了本实验的工作原理,讨论了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变化与电路失真之间的关系,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影响放大器电压增益的因素,等等。

电子实验平台,就是一个虚拟电子实验室,虚拟了一个逼真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此做实验(上图所示就是这一电子实验平台)。学生可以从元件盒中方便地取出所需要的元器件,测试所需的实验仪器则在右上角的仪器架上。在下方的通用实验板上,可以构成一些简单的电子线路。

实验报告是一个电子实验报告系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标识,教师可以在本机上或是通过网络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

事实上,这四个部分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你可以在虚拟电子实验室里取得你所需要的元器件和实验仪器,构成一个“真实”的电路,而仪器上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实验报告;在任何时刻,也都可以得到关于“真实”电路的理论分析;若你对某一实验仪器不熟悉,可以直接进入背景知识,看看有关仪器的使用。

3.2结论: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多媒体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实验可以达到非常真实的效果,因此,我们有时可以纯粹通过软件来做实验。这不仅节约了资金(尤其是对于一些破坏性实验),而且也大大方便了学生做实验(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实验,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电子》课产生兴趣,这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证明,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情境教学方法,能让枯燥死板的理论活起来,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意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