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旅游区综合效益评价

/ 1

基于AHP的旅游区综合效益评价

郭微,寇圆圆,刘晋静

郭微,寇圆圆,刘晋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作者简介:郭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摘要:为了了解旅游区的发展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客观公正地评价旅游区的发展状况,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来进行判断。本文结合三峡晓峰旅游片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了涵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内容的旅游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方面对旅游区的发展水平做了综合评价,旨在为旅游区发展重点及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旅游区;指标体系;综合效益评价中图分类号:F590针对之前国内主要研究旅游区经济效益的热潮,并形成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成果。在研究方法方面,已经从简单数学模型(乘数)发展到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而到更为实用的复合概念模型,并在这一模型上继续完善。旅游区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也逐渐成熟,并体现出了对旅游区发展战略决策的积极指导意义。然而,近年来国内越来越重视旅游区的整体综合效益,目前国内大多数论文对于旅游区效益的评价,主要还是侧重于其经济效益的评价,而忽略了旅游区的整体综合效益的评价;对于旅游区效益评价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化,主要侧重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不明显,并且没有应用宏观效益评价与微观效益评价相结合、近期效益评价与长期效益评价相结合、直接效益评价与间接效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片面性[1];所确定的旅游区综合效益评价因子以及各评价因子所占的分值比例的不科学等问题。1旅游区效益的界定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即为旅游资源。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的定义界定可知,旅游区的效益必需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是产生旅游消费流的根本性因素,因为旅游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移动性,所以在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也必需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即旅游区的综合效益的兼顾[2]环境效益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旅游区发展的前提,而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旅游区的发展目标。可见,对旅游区投资效益的评价必须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层次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即AHP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所谓层次分析模型,是用层次分析法决定指标的模糊权重,利用决策矩阵提供的信息,确定最优方案,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①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③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④计算各层次元素的组合权重。对旅游区综合效益进行评价需要考虑众多因素,这些因素涉及的属性、重要度和可比性往往各自不同,并且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估和度量时,具有很大的不精确性和主观经验性[3]。影响旅游区综合效益的因素也非常复杂:既有定性的指标,又有定量的指标;既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偏好;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关联。AHP构造判断矩阵指派1~9间整数及其倒数的标度来进行两两比较。决策者要反复回答问题:针对准则Ck,两个元素Ai和Aj哪一个更重要一些,重要多少。需要对重要多少赋予一定的数值。3案例研究——三峡晓峰旅游片区综合效益评价3.1三峡晓峰旅游片区概况晓峰片区包括夷陵区黄花乡、分乡镇、樟村坪镇、雾渡河镇、下堡坪乡及小溪塔街道办事处在内的晓峰景区、西塞国景区、南津关大峡谷和百里荒景区。晓峰景区所在的黄花乡地处宜昌市夷陵区西北近郊,始建于1990年,拟开发景点68处,现已开发景点10余处;西塞国景区建设涉及樟村坪镇、殷家坪乡、国有樟村坪林场和望江山林场,景区东至樟村坪镇,北与保康相邻,西与兴山交界,南同殷家坪乡接壤,总面积14647hm2;南津关大峡谷跨夷陵区黄花乡、小溪塔街道办事处和乐天溪三个乡镇,南北纵长18km,东西横跨9km,规划控制面积约108km2,西北与晓峰景区相接;百里荒景区中心范围属夷陵区分乡镇的布袋淌村、东牯牛村,距离分乡镇政府所在地21km,距夷陵区中心区42km,距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73km,距葛洲坝5km。3.2层次评价指标的确立及评价结果三峡晓峰旅游片区的综合效益评价是一个涉及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问题,故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确定评价的指标权重方法,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以及《旅游规划通则》,通过分析、筛选,最终确定的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方法如下: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三峡晓峰旅游片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问题分解为目标层P、子目标层Ri和指标层Rij三个层次。②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考虑到三峡晓峰旅游片区综合效益评价中各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确定评价要素权重时,不能割裂开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一个指标对多指标体系中其它所有指标影响的大小,是衡量该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程度之一,如果对其它指标影响较大的因素得到较快发展,就可以牵动其它指标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体的循环。因此建立影响判断矩阵,其就是衡量各指标相互影响大小的一种权数,并从一个侧面反映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模型,围绕从总目标层(P)到指标层(R)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同一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这里以总目标层P—目标层R为例加以说明。目标层有三个因素,其中Rij表示目标i相对目标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i=1,2,…,n;j=1,2,…,n),Rij作为比较尺度的取值一般采用萨迪教授提出的1-9标度法。③一致性检验。为了判别权重比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CI=(λmax-n)/(n-1),RI是矩阵阶数的函数为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已经由理论计算得出,其取值如表1。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当CR小于0.10认为该层次权重的确定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通过计算得到总目标层P—目标层R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为3,CI为0,RI为0.58,CR为0,小于0.10,说明P层判断矩阵一致性较好,目标层R对总目标层P的权重向量为0.1220,0.2297,0.6483。同理可推测出指标层Rij对目标层的R的权重,并依次对它们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结果可信。表1RI的取值矩阵阶数123456789RI取值0.000.000.580.901.121.241.321.411.45④各层指标权重汇总。对每个层次指标运用AHP方法求取权重,并经一次性检验以后,最后汇总得到三峡晓峰旅游片区综合效益评价各层次目标、子目标、指标的权重结果,在广泛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每个指标采用特尔菲法进行打分(百分制)得出旅游区综合效益评价总分,详见表2。表2三峡晓峰旅游片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表目标权重值子目标权重值指标权重值分值旅游区综合效益1.0经济效益0.6483经营收入0.324283年接待游客量0.324283社会效益0.1220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提高0.018686景区交通状况0.054292文化传统与历史遗迹保护状况0.006487服务设施状况改善0.032094旅游区治安水平0.010890环境效益0.2297大气环境质量0.017996地表水环境质量0.017793森林覆盖率0.063290生物种类数0.055096景观多样性指数0.0759964结论晓峰旅游片区的建立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前提的,在对项目进行论证的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因此,晓峰旅游片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维护和保持该地区的原始自然状态和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使该地区的地质遗迹、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涵养水源,缓冲洪水和干旱对生态系统的冲击,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通过以上分析与统计,根据公式晓峰旅游片区综合效益的最终得分为87分,属于成熟型生态旅游区,其在经济效益方面权重很高,而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权重相对较低,但就整体而言,说明其整体综合效益良好。晓峰旅游片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晓峰旅游片区的投资速度相对过快,经济效益比较突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对较弱,在投资过程中忽视了某些生态环境的保护事项,部分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带有偏见等。②晓峰旅游片区整体效益不错,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当地居民从中受益有限。③旅游区内各生态旅游投资项目整体比例不太科学。④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所占权重太小,生态旅游区旅游业的带动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⑤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夷陵区晓峰旅游片区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使夷陵区这一凭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其它产业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优化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体系更加趋于平衡,从而获得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雷明.中国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综合投入产出表及绿色税费核算分析[J].东南学术,2001,(4):64-74.[2]夏水春,夏世斌,王芳.基于AHP方法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6,(16).[3]刘志军,肖盛燮.公路选线设计方案多目标决策模糊优选模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22(2):50-53.

相关关键词

旅游区 指标体系 综合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0 针对之前国内主要研究旅游区经济效益的热潮,并形成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成果。在研究方法方面,已经从简单数学模型(乘数)发展到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而到更为实用的复合概念模型,并在这一模型上继续完善。旅游区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也逐渐成熟,并体现出了对旅游区发展战略决策的积极指导意义。然而,近年来国内越来越重视旅游区的整体综合效益,目前国内大多数论文对于旅游区效益的评价,主要还是侧重于其经济效益的评价,而忽略了旅游区的整体综合效益的评价 对于旅游区效益评价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化,主要侧重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不明显,并且没有应用宏观效益评价与微观效益评价相结合 近期效益评价与长期效益评价相结合 直接效益评价与间接效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片面性1 所确定的旅游区综合效益评价因子以及各评价因子所占的分值比例的不科学等问题。 1旅游区效益的界定 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 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 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即为旅游资源。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的定义界定可知,旅游区的效益必需体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是产生旅游消费流的根本性因素,因为旅游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移动性,所以在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也必需坚持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即旅游区的综合效益的兼顾 2环境效益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旅游区发展的前提,而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旅游区的发展目标。可见,对旅游区投资效益的评价必须从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即AHP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 准则 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所谓层次分析模型,是用层次分析法决定指标的模糊权重,利用决策矩阵提供的信息,确定最优方案,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①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 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③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 ④计算各层次元素的组合权重。对旅游区综合效益进行评价需要考虑众多因素,这些因素涉及的属性 重要度和可比性往往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