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郭海霞

郭海霞

(重庆中瑞医院重庆400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80例进入研究,对其进行3-10年的随访,统计其相关的随访资料并对进行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资料完全的为174例,在随访期间累计有51例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累计发生率为29.3%,通过对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将ALT、HBeAg、HBVDNA及观察时间分级这四个影响因素纳入到回归模型中,其中HBeAg阴性状态和HBVDNA高水平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HBeAg阴性状态和HBVDNA高水平为其高危因素,而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随着ALT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因此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保肝治疗降低其ALT水平可降低其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36-0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远期生存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其死亡率为普通人群的4.5倍[1]。在我国属于高发,并且其不可治愈性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压力更多的是精神的压力。而且慢性乙型肝炎有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可能,所以探讨能够加速这一进程的高危因素对临床指导患者如何治疗以延缓其进程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74例最终进入研究的对象均为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其中HBeAg阳性97例,HBeAg阴性77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在随访期间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且不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肝脏损害或是其他系统的严重的基础疾病。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10年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年。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整理患者在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及一般资料,随访患者的肝功、PT、HBVDNA定量、AFP、肝纤维化指标、CT等影像学资料,记录患者肝硬化指标和随访时间,随访在患者确诊为肝硬化时结束。

1.2.2治疗方法

复方甘草酸苷、硫普罗宁和谷胱甘肽静脉用药,间隔3个月抽血检查肝功指标,肝功恢复后改为口服保肝药物,一旦肝功出现反复再重复以上治疗。在研究开始前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无论是HBeAg处于何种状态下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功能指标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2.2肝硬化发生情况

在观察结束时共计有51例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累计发生率为29.3%,其中HBeAg阳性患者有15例,约15.5%,HBeAg阴性患者有36例,约46.8%,并且经分析得知患者5年、10年肝硬化的累计发生率为26.5%和50.1%。

2.3非条件Logistic回归

将各个随访资料纳入回归分析作为自变量,而肝硬化能否发生作为因变量,通过筛选变量,ALT、HBeAg、HBVDNA及观察时间分级这四个影响因素纳入到回归模型中,其中HBeAg阴性状态和HBVDNA高水平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非条件Logistic回归

2.4ALT分级对肝硬化的影响

虽然在回归模型分析中并未得出ALT分级为肝硬化的高危因素,但是为进一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生存曲线分析,得知肝硬化发生率与高水平的ALT具有相关关系,这表明通过保肝治疗降低ALT的水平是可以降低肝硬化发生风险的。

3.讨论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2-3]。

但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的结局并不都是肝硬化,要发展为肝硬化是有多个影响因素的,分析其中的高危因素并找到应对策略才有望降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通过整理174例患者的完整的随访资料并将这些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HBeAg阴性状态和HBVDNA高水平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所得结果是与魏春山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6]。虽然在回归分析中并未证实ALT分级为肝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但是在生存曲线分析中可得知高水平的ALT是可以升高肝硬化发生率的,以此在保肝治疗过程中重点降低ALT水平,并定期检测使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患者发展为肝硬化是有延缓作用的。综上可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保肝治疗是行之有效的降低肝硬化发生的,并且在治疗是进行抗病毒治疗仍是不可替代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巫贵成,周卫平,赵有蓉等.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1):46-48.

[2]刘宇琼.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66-167.

[3]胡晨波,高勤,唐军英等.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脂变化[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5):280-284.

[4]魏春山,唐海鸿,贺劲松等.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59-261.

[5]曹忆嵘,彭利军,欧阳阳阳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硬化发生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评价[J].肝脏,2013,18(4):211-215.

[6]吴栋.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5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