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乐都区干旱灾害成因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乐都区干旱灾害成因及预防对策

阿成雄

阿成雄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水务局810700

摘要:根据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旱灾基本情况,从气候,植被,地形,人为因素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预防和减轻该地区干旱发生的相关技术对策。

关键词:旱灾成因危害预防措施

乐都区是以山区为主的农业区(县),全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属半干旱区。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地形、地貌等复杂原因的影响,全区已成为一个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较为明显的地区。这些基本区(县)情决定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在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基本情况: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2009′~102047′,北纬36016′~36046′之间.大部分地区分布在海拔1825~3000m之间的河谷山丘地区,总面积3053km2。据有关统计资料,区内干旱以春旱最为频繁,出现频率为35%~60%,其次是夏旱,出现频率为8%~45%。区内有“三年两头旱,五年一大旱,十年有九寒”之说。大旱之年农作物颗粒无收,一般年份减产也很普遍。

2旱灾产生的原因:

(1)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

乐都境内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上空的暖湿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沿海台风输送的暖湿气候,因水汽历经山脉、高山阻挡,进入境内含量甚微。年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全区年平均降水量408mm.平均水面蒸发量800~1200mm。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差悬殊,水分供应不足,干旱灾害频繁。

(2)水资源分布不均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8mm,年降总水量114849万m3,多年平均天然地表水资源量38361.13万m3,相当于年平均径流深136.2mm。全区实有天然水资源总量40326.64m3,全区自产水资源相对贫乏。乐都区内人均占有水量仅1000m3左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为600m3左右,分别为青海省平均数的5%和6%。均低于全国及省内平均水平。而位于低山丘陵地区海拔在2200~2700米的浅山地,经常处于干旱的威胁之下。

(3)植被少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自然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旱灾的研究必须土地景观在成灾过程中的作用。乐都区(县)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镶嵌地带,境内地形由河谷平原、黄土丘陵和石质高山组成。由于受现代气候垂直分布的影响以及水流的强烈侵蚀切割,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雪线高度在3700m左右,雪线以下至浅山地形,地势为坡形。再加上近百年来人为的破坏,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壤肥力下降,少雨则旱,加剧了该区的旱灾。

(4)气候异常

乐都区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夏季受印度洋季风和冬季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形成四季不分明的高原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寒冷和干旱时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强烈,年平均气温2.50C~7.50C,≥100C积温1500~25000C,年日照时数2500~2800h,年平均太阳辐射量55×108~60×108J/m2.年平均气温7.30C.年极端最高温度38.40C;年极端最低气温-23.60C。乐都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气候干燥。

(5)基础设施薄弱,抗旱能力低

乐都区大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渠道渗漏严重,部分地方还没有水利配套设施建设,节水技术滞后。加之不注重科学管理,致使能源消耗大,水浪费大,灌溉效率低下。所有这些不合理的利用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6)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是在快速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城镇及工矿用地的增加。二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乐都区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缓慢,解决能源短缺的重任降落在对环境资源的大力开发,大肆掠夺自然资源,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资源造成巨大压力。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加重了干旱的危害。

3旱灾的预防

(1)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度,遏制土壤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大力开展人工种草、灭鼠除害、封山封滩育草,大搞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充分发挥森林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2)改善区域性气候环境,增加降水量,是降低旱灾发生概率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旱区生态移民工程,尽量降低旱区人口的居住密度,这样既能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又能降低群众遭遇旱灾的概率。加快改善旱区生态与环境恢复能力,为增强旱区降水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

(3)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工程建设

节约用水。在努力降低工业耗水量和生活用水量的同时,应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立新型节水灌溉系统,大力推广喷灌、滴灌、雨水集流和渠道衬砌等科学的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达到抗旱保收的目的;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在开展控制水污染,减少废水排放措施的同时,引用技术改造和革新,通过科学处理,使污水达到生态、农业、和工业用水的标准,提高水利用率;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将“FA旱地龙”技术、“做水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作物及牧草环节,其技术实用、有效、合理、可靠、投入少、成本低、见效快、科技含量高,是解决乐都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防旱抗旱的一项有效而简便的途径。再就是引进抗旱农作物品种,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产量,也是一种抗旱路子

4.总结: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强度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人地矛盾加剧。对处于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的乐都地区,了解此地区旱灾发生的原因,从而研究减轻农业生产中旱灾的发展程度以及预防自然旱灾的措施。要解决农业生产缺水,减轻干旱的危害,必须采用综合的农业措施,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进一步扩大水源覆盖面积,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达到增加降水,节水抗旱,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北方农业旱灾的危害特点与减灾对策[A].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6).171-178

[2]青海省乐都县水资源与水工程。青海省乐都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作者简介:姓名(阿成雄男)1966年籍贯到市(青海海东市乐都区)民族(蒙古族)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水利水电、抗旱防汛工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