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花蚊子”叮咬后皮肤病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推拿手法”治疗“花蚊子”叮咬后皮肤病变

徐玉龙孙成君

徐玉龙孙成君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卫生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夏天我们常可见到“花蚊子”的踪影,这种蚊子咬人特别疼,特别痒,有时,以叮入点为中心,向周围呈大片斑状突起,有时,几天不退,有时好几天后,一碰叮咬点,还有麻酥酥触电般的感觉。由于患者常用手搔抓,可伴感染。笔者有切身体会,同时,结合临床病理,用“推拿手法”治疗“花蚊子”叮咬后的皮肤病变,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为86.5%。

【关键词】推拿手法;花蚊子;皮肤病变【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15-01

在厕所或在离厕所比较近的房间内,常可见到“花蚊子”的踪影,这种蚊子大多呈灰褐色,大多数有黑白斑,身体与喙成一直线,与停落面成一角度。这种蚊子咬人特别疼,特别痒,有时,以叮入点为中心,向周围呈大片斑状突起,有时,几天不退,有时好几天后,一碰叮咬点,还有麻酥酥触电般的感觉。由于患者常用手搔抓,可伴感染。笔者曾经生活在农村,有切身体会,同时,结合临床病理,用“推拿手法”治疗“花蚊子”叮咬后的皮肤病变,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合用本法在2002至2010年治疗的患者148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48例病人中,男74例,女74例,年龄18-54岁,其中,18-28岁者50人,29-45岁者80人,46-54岁者18人。患者在被“花蚊子”叮咬前,均无任何基础病变,被叮咬时间大多在厕所大便时,叮咬的部位多为手臂、大腿、臀部。

2治疗方法

2.1拍法,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展,用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要求患部正好位于虚掌的掌心。击打的着力点在以患部(花蚊子叮咬点)为中心,向外约2厘米左右,持续时间约为2分钟。其目的是把叮咬处的痒痛感转变为2厘米开外处的微痛感。只要能把患处的所有痒痛感都随时转换干净,那么患处的病变就会很快消失。同时,通过拍打,使患处周围充血,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有毒物质的吸收。

2.2推法,以患处(花蚊子叮咬点)为中心,用大拇指向周围推出,推出的方向是以患处为中心的各个方向,推出的起点可选在花蚊子叮咬后形成的丘疹和正常皮肤的交界处。推法进行时的样子,好像是要把积聚在丘疹内的物质散开,其目的是促进毒血外流,加快毒素的吸收。同时,手指着力时要有一定的力度,以推法进行时,皮肤有微痛感为宜,借以对抗患处的痒痛感觉。如此,持续8-10分钟。

2.3拍法和推法可交替进行,直到患处皮肤无任何不适感觉为止。休息一段时间,当患处刚要有痒痛感时,即进行拍法和推法,直到患处痒痛感再次消失。一般第一天要交替进行6-8次,第二天要交替进行2-3次。

2.4注意事项

(1)“推拿手法”可以由他人进行推拿,也可以由自己进行自我推拿。笔者提倡让患者自己进行推拿,医生在周围进行指导。如果由他人进行推拿时,要不时询问患者的感觉,以便掌握好下手的力度。

(2)推拿的目的是促进毒液的吸收,但同时,有引起毒素向全身扩散的危险。尤其对于体质较弱者,一次吸收大量毒液,容易引起全身症状。故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的变化,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理指标。有呼吸困难及其他不适者,立即注射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药物。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因为被“花蚊子”叮咬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正常情况下约在1周之内痊愈,故在此制定的疗效标准为:

(1)经“推拿手法”治疗一天后,皮肤病变消息者,为显效。

(2)推拿2天后,皮肤病变消失者,为有效。

(3)推拿3天及三天以后痊愈者,不再认为是由本疗法引起的好转,判定为无效。

3.2结果

在148例经本疗法治疗的患者中,约有100例在推拿当天皮肤病变消失,宣告痊愈,占67.6%,有28例患者经推拿后在第二天皮肤病变消失,占18.9%,有20例患者在推拿三天及三天以后才痊愈。总有效率为86.5%。在认定无效的20例患者当中,其实推拿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由于患者不配合、精神紧张等原因导致疗效较差。

4讨论

“花蚊子”主要为按纹,能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等传染病,雌蚊主要靠吸食人血为生,只有吸血,它的卵巢才能发育,才能产生下一代,此蚊种叮咬人体后,常能引起局部高度的过敏反应,伴有高度的痒痛感,有时能引起感染。

利用“推拿手法”能治疗“花蚊子叮咬后的皮肤病变”,其主要原理是,推拿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只有血液循环快了,皮肤病变才能恢复的快。另外,从推拿手法上看,“以花蚊子叮咬点为中心、向四周推开”的推法,能促进更多的血液去化解“花蚊子叮咬后产生的毒素”。实践证明,经推拿后,原先皮肤的荨麻疹,变为整个肢体或全身的反应。整个肢体出现皮肤红润、皮温升高等现象,这样,“叮咬处的痒痛感”自然就会消失。

笔者利用“推拿手法”治疗“花蚊子叮咬后的皮肤病变”的设想,来源于对“用推拿手法治疗褥疮”的思考。既然,推拿能够治疗褥疮,那么,为什么不能用推拿去治疗“花蚊子叮咬伤”呢?同时,又对“花蚊子叮咬后的皮肤病变”的病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才形成了一套对“花蚊子叮咬伤”的独特的推拿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向大家推广。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推拿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5年第一版

[2]路步炎主编.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2年第二版

[3]辞海(医药卫生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5年第一版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周明会孙浩

(辽宁锦州解放军205医院核医学科辽宁锦州121000)【中图分类号】R5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16-01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1912年由日本人桥本发现并命名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通常也叫桥本氏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为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现将我院2009年以来诊断出的桥本氏甲状腺炎272例进行分析。

1一般情况

272例病人中,女性256例,男性16例,女:男=16:1,年龄12~63岁,中位数为39.6岁,这与文献报道的多见于30~50岁女性,女:男比例为15-20:1的结果是一致的[1]。该病起病隐袭,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无症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时病程可达2-4年,多数为弥漫性,少数可为局限性,部分以颜面、四肢肿胀感起病。

2发病机制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数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病程,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参与发病过程。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效价很高的抗甲状腺各种成分的自身抗体。如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M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一部分患者血清甲状腺刺激阻断抗体值升高。细胞免疫的证据是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形成,移动抑制因子和淋巴细毒素的产生,本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是有致敏活性的,相应的抗原主要是甲状腺细胞膜。有的患者同时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恶性贫血,播散性红斑痕疮,类风湿关节炎、I型糖尿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干燥综合症等。本病后期甲状腺功能明显低下时,临床上呈粘液性水肿。患者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遗传性缺陷导致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结合本病中尚有K细胞介导免疫,释放出包括淋巴毒素在内的可溶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损害。另外遗传因素与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2]。

3临床表现

甲桥本甲状腺炎的常见症状有(1)甲状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质地较硬且有弹性感,边界清楚,表面光滑,部分甲状腺可呈结节状,颈部淋巴结不肿大。(2)部分人咽喉部有不适感,少数有隐痛或压痛感。(3)甲状腺功能可为正常、低下和亢进,但多数表现为低下,占60%左右。(4)部分病例出现气管或食管受压症状,严重者伴吞咽或呼吸困难及声音嘶哑等。

桥本甲状腺炎的非典型表现有(1)桥本氏甲亢,即Graves与桥本氏病同时存在,既有高滴度抗体,又有甲状腺吸碘率增高但不受T3抑制,部分患者还有浸润性突眼等症状。(2)假性甲亢患者有甲亢的一些临床表现,但检查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TGAb、TMAb、TPOAb阳性。(3)甲状腺腺瘤合并桥本氏病,表现为孤立的结节,TGAb等抗体滴度较高,结节部位为腺瘤或癌的病理改变。(4)类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现,甲状腺肿大并疼痛,起病急伴发热等,但摄碘率正常或增高。此外还有纤维化型、青少年型等。

4临床诊断方法

临床上见到不明原因的甲状腺肿大且表面不平或呈结节状,同时伴有甲状腺功能变化就要考虑到此病。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免疫学检查血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TM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滴度明显升高时有诊断意义,是当前诊断桥本氏病的主要依据,联合测定阳性率可达90%以上,患者抗体阳性可持续数年或十余年。(2)SPECT甲状腺核素扫描对诊断桥本氏病有重要意义,表现为甲状腺有不同程度肿大,弥漫性或局限性的放射性稀疏,呈“冷结节”,大部分摄碘率降低。(3)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抗体检查滴度不高或阴性者,可作细针穿刺进行组织细胞学检查或组织活检以确诊。此外必要时还可以做过氯酸钾释放试验等。

5临床治疗

确诊的272例桥本氏病患者中,166例仅有甲状腺轻度肿大而无其他症状,我们认为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发生甲减或亚临床甲减的95例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治疗。其余11例有甲亢症状的进行对症治疗,合并甲状腺腺瘤的采用放射性核素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桥本氏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有所提高,但由于桥本氏病常常伴有其他疾病,故遇到甲状腺肿大的病人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争取减少误诊漏诊,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彦荣,吕中伟.桥本氏病的诊治进展[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6,8(12):86-87.

[2]黄国良,林芬.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治疗[J],医学综述,1998,4(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