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花朵——奥基弗绘画艺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生命的花朵——奥基弗绘画艺术研究

马欣

马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乔治亚·奥基弗,美国最负盛名的现代主义女画家,她以诗意质朴的画面,极具隐喻色彩的创作与十足的人格方式诠释了作为现代女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价值,如同她笔下的花朵般绚烂奇异。本文主要通过画面形式的原创性分析和对其画家人格与作品的同一性两方面,对奥基弗的绘画艺术进行研究,以其花朵系列作品作为主要分析研究的对象。通过研究得出当代绘画创作,特别是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几点启示,一方面是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潜力,一方面为艺术作品与创作个体生命的同构力量。

【关键词】色彩生命原创性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J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026-02

乔治亚·奥基弗(GeorgiaO’Keeffe1887~1986),美国最负盛名的现代主义女画家。有人说,奥基弗的艺术就是她生命的证据。她的花朵系列作品可以称作是她个人生命与人格无声却最为有力的诠释。她曾说过:“若将一朵花拿在手里,认真地看着她,你会发现,片刻间整个世界完全属于你。”她喜爱独居沙漠,被称为沙漠中的花朵。正是这种对自然界生命事物的天才敏感和孤高的个性成就了她的绘画艺术。

一画面形式的原创性分析

奥基弗的作品极具原创性,无论观看视角、画面构成,还是色彩运用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独特震撼。

1.画面构成特色

作品中具有很强的构成感,而这种构成感的体现主要通过色块的平面分割来体现,并且从早期的具有具体的形状逐渐走向创作后期(图1)的抽象化形象。奥基弗的花朵系列均为平面构成与色彩紧密相连,如她的深色鸢尾花系列(图2),构图极为简单(图1),一般花朵的单个形状布满整个画面,各种曲线都经过画家精心的安排,并通过各种曲线构成的色域空间进行设计,具有抽象构成的意味,客观物象即花朵在线与面的安排和色彩的布置中变得如同具有呼吸,同时如彩蝶般翩翩起舞。由于大而简单的直观构图,使花朵的局部放大并十分清晰直观地呈现在观看者眼前,并且由于强烈的色彩,使观看者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印象深刻。

图1过去的红与粉红图2深色鸢尾

2.画面色彩形式分析

奥基弗本人并不赞同自己的作品与抽象主义相关的说法,但她的作品无论从画面构成和色彩为画面主导的创作意识都非常具有抽象性质。她的创作被认为是美国现代主义的开路先锋。她始终追随并认同康定斯基对于艺术形式的分析,尤其是色彩理论。认为形式是画面的主导,每一根独立的线条以及每一个独立的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它们是活跃在画面当中的内在张力,这些张力才是绘画作品的真正内容,而色彩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色彩的安排,色块的构成能够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魅力与作者的情绪性格,色彩是绘画的血液,颜色本身便是内在意义的表达。

图3黑色鸢尾图4红昙

她的许多作品契合康定斯基的色彩音乐效果理论,康定斯基把绘画中的形式因素称为“内在的声音”,认为色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响效果,他在分析色彩与音乐的关系时把白色认为是“带青春气的虚无”;黑色是“熄灭的东西,生命终止的缄默”。看奥基弗的作品《黑色鸢尾》系列中对黑白色彩的运用便是青春的虚无和生命缄默的最佳诠释,而其中涌现出的深沉红色,好像生命在虚无与缄默中迸发着孤独的爱与希望(图3)。而看她的另一种色调作品(图4),奔放的昙花大朵地直接呈现在观看者眼前,鲜红色与柠黄色交织的花心仿佛激情的交响,带人进入澎湃的生命世界。

进入奥基弗的绘画世界中,颜色被当做流动的琴键通过画家之手按动出不同的节律,蓝与绿的交响体现音乐的律动与节奏,同时向上的笔势和黑色直线构图的运用使画面具有构成性质,别具生命色彩与音乐性(图5)。形式的抽象因素越是自由,它的声响便越频繁,这使她的作品通过构成与色彩充分体现了她的艺术思想,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情绪与现代意识,在她的每一幅画里,透过形式,透过色彩,整个生命中的苦痛、疑惑、欢欣和光明的时分都被简单且神秘的形象与形式所涵盖,将画家的整个生命融入到作品中。

二作品与人格的同一性分析

画面形式中扩大化的特写式抽象化构图,婉转流动的曲线形状,单纯强烈的色彩表现,可以从中找到“人的自然化”和“万物有灵”。在创作中可以体会到艺术将自己化作作品中的花朵。奥基弗人格本身具有她作品中花朵一样的简单,孤高、稚拙的特性,花朵均以单个构图呈现,但色彩斑斓绚烂,可以说作品便是她自身生命的写照。以物比意,象外求神,物我合一,她在创造一种“意识的对象,即在流动过程中与自身同一的对象”。诗人华兹华斯在《序歌》中写道:“对每一种自然形式,无论是岩石,果实,花朵,即便是大路上散步四周的石块,我都赋予她们以道德生命,我看到她们在感受,或把她们引向某种感受:她们是活脱灵魂中的丰富内涵,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吸吮着内在的含蕴。”

奥基弗喜欢独处,她非常热爱美国西部大地上广袤无垠的沙漠和空旷景色中孤独的自然事物,并且非常热衷描绘它们,在奥基弗的笔下,不只是花朵,沙漠中的丘陵、白骨残骸都变得具有鲜活的生命,让人产生空旷的遐想与生命的感叹。

贝尔认为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其中便体现“意味”与“形式”包含的作者与作品的同一性质,因为意味便是创作者赋予作品的生命意味。随着近代符号美学的产生,卡西尔以及苏珊?朗格把视觉艺术语言(包括绘画)理解成为一种符号,朗格则进一步把艺术作品与生命有机结合起来,在奥基弗的花朵系列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中可以把那些沙漠中的花朵看做是生命中的符号,与她个人同一的符号形式。

奥基弗的作品之所以被如此多观者青睐的最重要原因即在于作品通过特殊的形式传达出与她个人如此一致的生命同构。画如其人,人如其画,她的人格魅力被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使得作品本身具有生命,并且同观看者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有人认为,奥基弗的画面传达了东方式的意境,由此可见在绘画创作领域,任何伟大的艺术都是作者、观者与作品本身的共振产生的结果,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地域与时代的差异都可以造就伟大的艺术使人感动。在朵朵跃然画面的生命之花中,它展现在观者眼前的是如此简单、孤独,却又如此绚烂,并震颤内心的生命意象。

通过对奥基弗绘画艺术形式与画家人格的研究,生命的花朵给现当代绘画艺术的启示是简单并且深刻的。(1)纵观人类艺术的漫长历程,女性艺术家一直被置于相对边缘状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艺术发展到现当代,涌现出许多非常出色的女性艺术家,她们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感觉方式以及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用作品诠释着生活的真实与生命内在的意义,如玛格丽特、莉奥诺拉?卡林顿、卡萨特、弗里达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也涌现出一大批出色的女性艺术家,如善于用奔放的笔触和丰富色彩表现母与子系列的阎平,颇具浪漫主义气息的夏俊娜等。女性总是以她们阴性的,独特的审美与绘画风格呈现出生命中细微简单朴素的物象,却直指观者心灵深处,女性艺术家群体的绘画创作是当代艺术界不容忽视的创作力量。(2)从不同地域与文化语境来看绘画语言、形式、题材固然呈现出不同的样式,但好的作品均是作品本身与艺术家人格同一性的产物。人类在进入到物质高度丰富的当代社会时,传统的绘画艺术逐渐边缘化,绘画艺术的原创性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奥基弗的作品在无声地启示我们,在绘画创作中,只有将自身的生命感觉、人生经历的饱满激情与感悟融入到客观物象与绘画形式当中,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好作品,而这种同一性的共鸣则需要艺术家通过不断观察、感悟生命并且注入长期的实践历练。才能得以实现。

图6奥基弗作品图7蓝色与绿色音乐

参考文献

[1]何政广.沙漠中的花朵——奥基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俄〕康定斯基、李政文、论艺术中的精神(魏大海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苏珊?朗格著.艺术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英〕贝尔著.艺术周金环(马锺元译)[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5]〔美〕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