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效果分析石沛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护理干预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效果分析石沛琳

石沛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疼痛减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总缓解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总缓解率为62%,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NR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72%,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护理中,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状况,并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效果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又称呼为脉管炎。该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复发率,病程缓慢,治疗难度极大,而疼痛则为该病临床最突出的症状。早期疼痛症状能导致患者出现显著的应激反应,再加上机体异常释放致痛及炎性介质,不仅能促使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及水肿进一步恶化,同时还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体内激素及酶系统代谢异常状况,蛋白合成速度减慢,组织分解代谢增强,严重影响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1]。此外,患者的疼痛症状还能够导致其体内免疫球蛋白下降,对其康复造成不良影响。过去临床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时,经常忽略患者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社会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我院50例应用护理干预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出研究,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部分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7.16±2.52)岁;病程0.1-4年,平均病程(2.52±0.41)年;按发病部位分:左下肢26例,右下肢24例。同时将我院同期收治的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47.23±2.67)岁;病程0.1-5年,平均病程(2.83±0.56)年;按发病部位分:左下肢25例,右下肢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也就是疼痛严重时遵循医嘱服用止痛药。

予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疼痛能让患者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现代医学指出,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状态能促使患者大脑皮质兴奋及抑制失调,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平衡遭到破坏,交感神经活动提升,从而导致全身小动脉收缩,促使肢体供血缺乏。此外,紧张又能够促使疼痛恶化,导致患者处于长久疼痛的恶性循环中。基于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进行评估,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采取心理疗法及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痛阈。(2)健康宣教干预。护理人员应该按照患者具体的文化修养情况开展个性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可将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及造成疼痛的因素详细告知患者,并将非药物止痛方法(比如聊天、听音乐、按摩及深呼吸等)教给患者,或者给患者使用中医护理当中的中药内服兼外治法,内服祛邪补虚方,外治按照各种症型行中药熏洗或敏感穴位贴敷来达到止痛效果。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帮助患者掌握患肢皮温、色泽及动脉搏动观察方法,并自行对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进行评价。(3)饮食指导。长期疼痛能致使患者食欲下降甚至无食欲,同时营养不良也可导致疼痛加剧,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蛋、薏仁及橘皮等),加快创面愈合速度,从而增强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4)运动指导干预。适当的锻炼能够加快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速度,大部分患者由于疼痛而不敢开展活动,从而导致患肢血供量较低,出现僵硬及挛缩现象,疼痛变得更严重。对此,若患者无局部坏死溃烂现象时,护理人员可积极鼓励开展运动练习。护理人员先让患者平卧,将患肢抬高不低于45。,维持2min,接着往床边垂下2-3min,再水平位放置2min,同时开展足部旋转及伸屈活动,各10次。(5)生活指导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先让患者戒烟。由于烟叶中包含大量尼古丁,能致使血管收缩,肢体缺血恶化。同时也有不少临床研究报道指出,大部分存在吸烟史的患者经过戒烟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病情更容易控制,若患者再次吸烟,则症状又恶化。第二是患者需要预防寒冷与潮湿刺激,预防肢体受供血不足影响时,血管痉挛情况恶化,疼痛被加重。对此,患者需要重视肢体保暖,但禁止应用热水袋等直接加温[2]。最后是患者需要对患肢及创面进行保护,维持患肢清洁,预防遭受碰撞或者挤压。此外,患者还需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勤换洗袜子,对创面进行换药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因,详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6)用药指导干预。护理人员可按照患者过去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对患者的止痛药敏感性进行反复评估,从而达到用药个性化的效果,同时对用药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观察。护理人员还应该告知患者杜绝因为害怕药瘾而拒绝使用止痛剂,或者出现疼痛后马上使用止痛剂的错误行为。(7)群体关系指导干预。护理人员可积极指导患者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并且将相关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家属,从而获取患者家庭社会支持。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不要通过夸大疼痛方式来获取怜悯及关注,也不需要由于经济方面的压力等而不敢倾诉疼痛。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NRS评分。其中疼痛缓解效果评价如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判断为完全缓解;护理后,患者疼状况较护理前得到显著改善,可以正常生活判断为部分缓解;护理后,患者疼状况较护理前仅轻度好转或者无变化,疼痛依然严重,对患者生活构成影响,判断为无效。满意度则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均使用专业医学软件SPSS16.0以及excel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使用率方式来表示,并进行检验;患者计数资料含量应用()方式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对比

据表3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2%,将两组患者的总满意率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常见症状中,疼痛为比较常见的一种,该症状能导致患者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患者疼痛度,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从心理、生活、运动、饮食及用药等方面进行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让患者维持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增强其耐受力,提高其痛阈值,并且还能够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本研究中,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及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该结果充分说明护理干预应用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护理中,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得改善。

由上可知,护理干预应用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状况,并提高其满意度,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春妙,刘金凤,蔡琼珠.癌性疼痛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3,34(11):2150-2151.

[2]赵智侠,王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体会[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9(1):71-73.

[3]程春青.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0例心理护理体会[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9):723-724.

[4]丛红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4(8):89.

[5]王放.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12(16):43-44.

[6]王艳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5,15(9):82-83.